--------------------------------------------------------------------------------------------------------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心病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导致心肌的缺血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病因】
造成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的主要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内血栓形成。其次,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碎裂脱落堵塞,或粥样斑块局部出血,以及冠状动脉持续剧烈的痉挛也可使血管闭塞。
其诱因有:
1饱餐、安静、睡眠或气候变冷等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状动脉痉挛;或餐后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
2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增,致后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3休克、脱水、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锐减。
【诊断要点】
1典型临床表现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或1~2天,休息或硝酸甘油制剂不能缓解;可伴恶心、呕吐、大汗及烦躁不安、休克、心力衰竭。
2体检心音低钝,房性奔马律,可有心脏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各种心律失常,全身可有心力衰竭、休克、体温升高等;也可出现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栓塞等并发症。
3特殊表现少数患者可无胸痛而有上述体征;或表现为上腹痛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或胃炎;或无胸痛而突然晕厥。
4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
5辅助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流增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均先后增高。
【治疗】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吸氧,心电监护,加强护理。
2解除疼痛吗啡5~10mg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皮下或肌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1次。或再次试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20~100μg/min。亦可选用复方丹参液或川芎嗪静滴。
3心肌再灌注起病3~6小时内使用闭塞的冠脉再通,使临坏死的心肌得到再灌注,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
(1)溶解血栓疗法年过70岁或者以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
①尿激酶:可24小时内静滴270万U;或先以5万U静注,继而用20万~40万U静滴。
②链激酶:皮试阴性后以75万U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30分钟左右滴完,然后每小时给予10万U,连续静滴24h。
治疗前半小时用异丙嗪25mg肌注,并与小量地塞米松(25~5mg)同时滴注,可防止其引起的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③如能通过心导管直接将尿激酶或链激酶注入有血栓阻塞的冠脉内,效果更为显著。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4治疗心律失常
5治疗休克参见本节五。
6治疗心力衰竭参见本节四。
7其他治疗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极化液疗法、抗凝疗法、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或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8积极治疗并发症
【预防】
积极治疗冠心病及有关诱发因素,防止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2006.08.02)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 2009.12.28
- 2008.10.23
- 2009.03.10
- 200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