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丙肝
丙肝在急性期通常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当它转为慢性后,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发现时往往到了疾病晚期,可能已经出现肝硬化甚至发生癌变。
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感染丙肝病毒后约50%—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可见丙肝对健康和劳动生产力的危害之大。由于不少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丙肝被视为沉默的杀手,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肝脏,经过10-30年后就转变为严重的肝病,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主要有:经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个途径。
1.经血液传播,主要有: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除HCVRNA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肤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丙肝预防、诊断和治疗状况
预防:由于丙肝疫苗尚在研究阶段,目前丙肝的预防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来努力。
诊断:除了肝功能检查外,还应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
治疗:中国《丙肝防治指南》指出,只要及早采取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丙肝的治疗首先是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阻断丙肝病毒对肝脏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进程。彻底清除病毒是治疗最理想的目标。如果能早发现、早进行抗病毒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α干扰素或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在美国和欧洲2002年丙肝处理指南上,PEG-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已经取代了疗效不理想的传统干扰素治疗方法。
来源:光明日报
- 2008.05.20
- 2009.04.01
- 2008.05.20
- 20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