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8年4月卫生部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全国60岁以下居民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9300多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3/4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可照常工作学习,不需治疗,但应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监测肝功能状况。另外1/4感染者,即2000多万人属于慢性乙肝病人(一类是e抗原阳性,一类是e抗原阴性),他们肝功能不正常,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应及早治疗。乙肝患者何时能停药?药物又该如何选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亚太乙肝指南明确停药原则
“大夫,我吃拉米夫定3年了,请问可以停药吗?长期吃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在省会某大医院肝病门诊,28岁的乙肝患者陆先生问医生。他的提问立即引来诊室内病友的一片附和声。
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上,持续抑制病毒一直是医学专家的共识,这就意味着长期用药。何时停药,这是一个需谨慎面对而现实的问题。
何时停药?乙肝治疗有没有终极目标?郑大一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余祖江博士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乙肝治疗的“临床终点”分为冠军、亚军、季军三个等级。表面抗原转阴是冠军,也是最难达到的;e抗原转阴是亚军;抑制乙肝病毒是季军。其中,能登上冠军宝座的人很少,但有30%~40%的患者有望获得亚军。
日前,2008年新版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肝管理指南发布。针对患者关注的停药问题,新指南提出了明确的停药原则。对于e抗原阳性(常说的大三阳)的患者,新指南建议,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转阴”)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
余祖江对这一停药原则表示赞同,他说,正规治疗半年到一年后,能否停药已见分晓。对于e抗原阴性(即小三阳)的患者,如连续三次、间隔至少6个月的检查中,病毒检测均显示阴性,可以考虑停止治疗。但要注意停药后复发的风险较大。
抗病毒药乙肝患者如何选择
目前正规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种,该如何选择?
余祖江说,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干扰素具有免疫调控和直接抗病毒的作用,疗程有限,疗效也较持久,停药后复发几率较低,没有病毒变异的风险,但缺点是,如需注射用药,冰箱保存,副作用相对明显,另外重度肝病、肝硬化失代偿、心功能差、黄疸等患者均不能用。核苷类似物的特点是抑制病毒的作用较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但这类药物没有免疫调控的作用,需长期用药,而长期用药又有导致病毒变异和耐药风险。总之,不能绝对说哪种药好哪种药不好,关键是适合患者的病情。
《2007美国乙肝指南》指出,e抗原阳性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值2倍,HBVDNA病毒载量大于10的4次方copy/ml,肝活检显示中重度炎症,干扰素应优先选长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则应优先选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另外,年轻人、初治者、没有肝硬化的患者以及近期想要孩子的乙肝患者,最好选用干扰素。
定期检测病毒优化治疗方案
新指南建议,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每隔三个月需进行血液检查,尤其要留意两个重要指标,即乙肝病毒DNA水平和血清转换。血清转换是能否停药的标杆,而乙肝病毒DNA水平反映的是抗病毒效果的好坏。
余祖江表示,在用药的第4周、12周、24周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非常重要。其中第4周的检测结果最重要,如果此时乙肝病毒DNA水平快速下降,说明抗病毒效果很好,转阴的可能性较大。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优化治疗方案,减少耐药发生。
乙肝患者用药最初的选择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重视初治,预防耐药。
来源:大河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