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功能检查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常出现ALT/AST比值大于1;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升高;约30%严重脂肪肝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约30%的病人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少数病人有直接胆红素增高和尿胆红素阳性;慢性重症患者可出现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用维生素K可以纠正。
(2)血脂检查
脂肪肝患者常有血脂含量增高,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载脂蛋白B(APO-B)和总游离脂肪酸的升高;约50%高血脂血症者可有肝脏脂肪浸润,尤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发生率最高。因此如血清AST升高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诊断脂肪肝较有价值的指标。
(3)B超检测
肝脏呈弥漫性肿大,轮廓较整齐,表面平滑。肝边缘膨胀变钝。肝脏切面前半部光点细而密,回声增强,肝白亮,呈一片云雾状,即谓“明亮肝”。如肝回声强度明显大于肾脏和脾脏的回声强度,应多考虑为脂肪肝。
(4)CT检测
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
(5)核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
主要用于B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6)肝组织活检
B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来源:中国脂肪肝防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