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 脚气的发病与营养有一定关系。人体皮肤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功能的免疫系统。营养状况差,或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皮肤对外来刺激的抵御能力,使皮肤真菌容易入侵。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手足部位有真菌寄生,但一般不会致病。如果不注意合理饮食,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等供应不足,可使皮肤组织退化,功能衰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则不能维持皮肤正常新陈代谢,抵御致病菌入侵的能力下降。寄生在足部皮肤上的真菌非常活跃,趾间的潮湿又造成了真菌生长繁殖的有利环境,引起脚气发病。由此可见,营养不良会造成体质虚弱,皮肤免疫力下降,致病真菌就会乘虚而入,导致脚气发病率增高。
2、脚气与职业和劳动条件的关系: 长期矿井下工作,穿胶鞋的煤矿工人,脚气的发病率很高,可达80%-100%。从事高温下作业如炼钢工人等由于出汗多,皮肤潮湿,可促进皮肤真菌的生长,易发生脚气。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强酸、强碱等刺激性物质,如溶解角质的碱、吸收水分的酸等均可使已患脚气的患者皮损加重。因此,改善工作条件,加强个人卫生,会大大降低脚气发病率。
3、季节变化与脚气的关系: 四季的气候变化,可影响脚气的发病或病情的轻重。在夏季及初秋,由于足跖及趾间多汗,不易挥发,可诱发皮肤真菌感染,致使糜烂浸渍型及水疱型脚气发病率增高。从11月到次年3月,气候干燥寒冷,角化过度型脚气加重,常致足部皮肤增厚、皲裂,有时致明显疼痛而影响工作、生活,夏季一般病情可好转。也有些患者夏季亦会皲裂。丘疹鳞屑型脚气四季均会发生,但病变多为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4、脚气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等,均对脚气的发病和传染起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南方属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热潮湿,潮湿的外界环境适宜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的生存繁殖,故南方为癣病高发的地区。北方多风、干燥低温,皮肤癣菌对于干燥低温有较强能力,但白念珠菌的致病能力明显下降。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温暖潮湿,利于发病;西部高原为干旱地区,不利发病。另外,人口密度高、拥挤,也可使皮肤癣病发病率大大提高。
5、年龄性别: 各种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受到皮肤癣菌的攻击而致病,但根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男性脚气患者多于女性,且脚气的发病以青壮年为,儿童和老年人均相对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详。
——中国医药糜烂脚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