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今年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庆开展“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项目”工作。记者昨天从市卫生局获悉,重庆将对全市3个监测点、2000名以上的城市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的入户询问调查。这也是“健康重庆”五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告诉全市,“健康标准”除了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外,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念
健康不单是不生病
重庆从2007年起就开展了健康素养工作,通过实施监测和综合干预,来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减少慢性病和传染病的负担。其中就包含了向市民宣传健康新概念的任务。
在市卫生局组织下,重庆2009年初就开始向市民免费发放新编的《重庆市民健康生活读本》,其中就阐述了“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不体虚,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均处于完好的状态。其中,生理上的完好状态是指身体各系统无疾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则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
现状
重庆人易患6种慢性病
根据市卫生局近期发布的“重庆市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分析”,五年来重庆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有所增加,高血压、肠胃炎、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其他运动系统疾病、糖尿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六种慢性疾病。
在健康生活方面和自我保健意识上,全市居民健康意识确实亟需提高。调查显示,全市居民的每日吸烟率、饮酒率在五年来都有所增加。
然而,在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上,市民意识却很薄弱。调查人群中有3/4的人表示“从不参加锻炼”,“每周锻炼6次及以上”者,比例仅仅11.8%。
提醒
市民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本身并未对原因进行分析,但从数据本身不难看出,全市居民的健康素养确实有待提高。
在2008年重庆健康素养项目组就抽取了全市5000名居民,对他们的健康素养进行了监测。从全市监测结果看来,居民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率为67.96%,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农村地区。而市民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的平均知晓率也才只有62%。也就是说,还有大部分的人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下列九个方面都是市民最常见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一、不健康饮食方式:不吃早餐、偏食、不按时就餐、泡汤式吃饭等;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不看标识、不看日期、不问标准等;三、不健康的起居方式:无规律、熬夜、睡懒觉等;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吸烟、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五、不健康的性爱方式:性滥交、婚外性爱、卖淫嫖娼、养二奶等;六、不健康的用药方式:错服、误服、多服、不服等;七、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焦虑、过激、猜疑、孤独等;八、不健康的交友方式:私心、欲望、排挤、耍滑等;九、不健康的运动方式:不运动、不锻炼、始终“以车代步”等。
方法
对照五点分析健康状况
根据卫生部出版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健康66条》,市民可以通过以下五方面来综合分析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
首先就是通过医学检查,了解自己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正常;其次,可以从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等是否有异常来判断自己的生活状况;第三就是判断自己的心理状况,看是否心态轻松、自信、平和,处事稳妥、有序、泰然,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正常;第四是看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是否与亲友、同事保持联系并关系融洽,是否适当参加社团活动;第五,是否对工作保持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能完成常规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经常因疾病或不适请假等。
原则
倡导“十六字”健康生活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性的模式,从而慢慢维护和调养而来。
“健康生活方式很简单,效果却非常大。只需要做到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是市卫生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原则。做到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还不用花什么钱就能达到这些效果。
来源: 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