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秋时节,婴幼儿患秋季腹泻就会明显增多,特别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呢?
入秋以后多健脾,疲劳尤要防着凉
从中医角度来看,预防小儿秋季腹泻,首先要防止着凉,尤其要防止疲劳后着凉。
秋季本来就容易受到湿浊寒邪的“突袭”,而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如果着凉就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造成秋季腹泻。所以妈妈们此时尤要防止小儿腹部受凉,一旦发现宝宝腹泻,可先外贴丁桂儿脐贴,丁香散寒、温中、消食;肉桂祛寒、止泻;荜茇,止脘腹疼痛、防泄,温中散寒,安全又方便。
此外,建议家长在此季节日常饮食上,可有意识地给婴幼儿搭配喂养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用山药、山楂、薏米等来煲汤或煮粥,也有利于预防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易传染,防病关键勤洗手
轮状病毒也是引起秋季腹泻的一个原因。轮状病毒可传染,成人一旦接触到轮状病毒,又在不卫生的情况下给宝宝喂东西吃,病毒就会进入宝宝体内。另外,宝宝接触患病的孩子或空气中有病毒,也会被传染。因此,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勤洗手是避免感染轮状病毒的关键。
感染轮状病毒通常起病急,体温升高在38℃~40℃,同时有感冒症状,有的还伴有咳嗽、呕吐,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孩子当天通常就有腹泻,大便像米汤或蛋花汤一样,有少量黏液。如果患儿排泄物中水的分量大,尿量明显减少,要马上到医院就诊,防止脱水;如果腹泻,还伴有呕吐、发热,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如果患儿排泄物中水的分量不大,孩子手脚不软,精神尚可,可在家中为宝宝做好饮食喂养和口服补液。
腹泻轻症在家养,饮食补液有妙方
对于症状较轻,在家调养的患儿,如果有食欲,家长应继续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仍哺母乳;人工喂养的孩子应吃去乳糖的奶粉,或1/2稀释牛奶;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面片。此外,一些食疗法对小儿腹泻也很有帮助:
炒米面 将小米面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食用时将适量炒米面加开水调成糊状,用红糖调味,稍凉后服下,每日2~3次,有吸附肠腔内腐败物质的作用。
煮苹果 将苹果连皮带核切成小块,加水煮沸3~5分钟,温后食用,每次30~50克,每日2~3次,有良好止泻作用。
胡萝卜粥 将500克胡萝卜制成泥,再加水煮成1000毫升粥。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并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
此外,给患儿及时补液,可有效预防脱水,方法是:用150~180毫升的清水或米汤,四个手指头抓一小撮糖(选择婴儿专用糖或一般的葡萄糖,对肠胃代谢不会产生额外负担),三个手指头抓一小撮盐,摇匀即可。喂时要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
来源:家庭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