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常见的外因为噪音,耳毒性抗生素、顺铂、利尿剂等药物以及感染性毒性物质,因此防止外源因素对内耳的损害应是首要任务,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下面举个典型的例子说明预防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性。风疹(rubella), 流感的嗜血杆菌(Heamophilus influenza typeb )曾经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见原因,但是由于疫苗的应用使该种感音神经性耳聋在发达国家变得非常少见,即使在中国它也是很少见的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部分脑膜炎的病人痊愈后残留感音神经性耳聋,但是由于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在脑膜炎病人中的应用,由脑膜炎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人越来越少。
原因很简单,就是抗生素作为粘连性分子抑制剂从而降低了由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导致的炎症反应。另外,抗炎药物对噪音性耳聋的急性期损害起到了保护作用。
一、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新方法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机制是非常复杂,并系多种因素协同作用所致,目前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未来几年耳科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
Ehborn等研究发现D-methionine全身用药虽然可以预防抗肿瘤药物顺铂的耳毒性,但是同时也大大降低顺铂的抗肿瘤效果,这样的治疗是得不偿失的。Ehborn[21]等进一步证实D-methionine中耳局部给药可以大大降低顺铂的耳毒性而对其抗肿瘤作用无任何影响。所以耳科医生应在临床治疗耳聋病人时考虑中耳抗氧化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使用,从而达到既防止或治疗耳聋又不影响原有的抗肿瘤和/或抗生素的药效。
2.保护性滴耳液的应用
外耳和中耳炎仍是儿童常见的耳疾,细菌或病毒可以释放毒素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滴耳液含有不同成分的抗感染药物,而滴耳液均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所以,新一代无毒性滴耳液对外耳和中耳炎患儿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我们把抗氧化剂或神经营养因子混入滴耳液中,这样既起到了抗炎作用,又不至于对内耳产生损害作用。
3.神经营养因子与电子耳蜗的组合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与电子耳蜗的结合可以使电子耳蜗发挥更好的作用,Shinohara[22]研究发现使用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GDNF可以提高电子耳蜗的功能。目前奥地利电子耳蜗公司同我们课题组一道研究新一代拥有高效显微泵的电子耳蜗产品,不久的将来可以进行临床试验。
4.基因治疗耳聋
目前基因治疗耳聋仍处于实验摸索阶段,但是发展前景乐观。基因治疗主要取决于把治疗基因带入内耳细胞的载体。非病毒载体的优点为制作生产容易,宿主对其没有强的排斥反应,浓度容易控制等;但是最大缺点是攻击及转染细胞比较困难,并且转染往往为一过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染基因即消失。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方法上。在耳科学研究中,目前主要用三种病毒作为载体,即腺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和慢病毒。
腺病毒载体的优点为可以制成高浓度及可以携带较大的基因;但是该病毒的缺点为宿主免疫反应过强,而且大部分人群都先感染过该病毒,体内已产生大量抗体。所以腺病毒作为载体治疗耳聋的前景是不太乐观的。美国密西根州Raphael课题组曾把该病毒携带的Math1基因注入到豚鼠内耳中阶中,发现有新生毛细胞产生。但是从上述病毒特点来说,该研究不可能用于临床;同时病毒注入中阶如引起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将导致大量感觉细胞及神经元死亡,副作用很大;并且手术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临床上是不可能打开内耳中阶的。因此,耳科研究者应该把精力和财力放在更有发展前途的病毒载体上。
腺病毒相关病毒和慢病毒已被发现可以转染内耳细胞。我们课题组已证实腺病毒相关病毒可以转染螺旋神经节双极神经元及内耳的外侧壁。近来我们的研究发现慢病毒可以转染毛细胞,这给内耳基因治疗带来曙光。
在不远的将来用以上两种病毒携带治疗基因,比如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等基因,可能会有好的突破。基因治疗与电子耳蜗植入结合起来将使耳聋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首席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