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在经前或月经期间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部疼痛。疼痛常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而有阵发加剧,有时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部并引起尿频及排便感。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乳胀等症。少数在有膜状装物排出后,腹痛缓解。痛经常影响工作和学习,以年轻妇女为多见。
预防:
平时多加强自身体质锻炼,注意经期卫生,衣着要温暖,忌涉水、游泳和剧烈运动,避免精神紧张、恐惧、忧虑和烦恼。
临床表现:
经前或月经来潮后 l-2天内出现,约经l-2小时经血外流通畅后疼痛渐轻,转为阵发性中等度疼痛,12-21小时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多呈阵发性绞痛,剧烈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腹发凉,恶心呕吐,甚至晕厥。部分患者在月经前1-2天即有下腹部疼痛或不适,在月经来临时或行经时才发生剧痛。
主要类型:
原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称为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在婚育后自愈。身体虚弱、有慢性病、精神紧张、感觉过敏的妇女,常有痛经。子宫颈口比较狭小、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不能畅流,刺激子宫收缩;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肉与纤维组织比例失调,子宫收缩因而不协调;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因而排出不畅,使子宫收缩增强或发生痉挛性收缩等等都可引起痛经。因此,原发性痛经与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及子宫痉孪性收缩有关。
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行经疼痛。只要病根去除,痛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理化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或子宫位置屈曲,子宫肿瘤等。
西医治疗 :
止痛 去痛片,痛时服l片。
激素治疗:
①雌激素乙烯雌酚0.5-1.0mg。自月经第5天开始,每天1次口服,连服20天,连用三个周期。适用于子宫发育欠佳,而经量少者。 ②孕激素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于月经来潮后第21天开始,每日1次,连用5天。②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1次服短期避孕药20-22天,服三个周期观察多数患者在停药后半年内痛经消失或好转。
中医治疗:
中成药可口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十叶片、元胡止痛片、益母草膏、艾附暖宫丸、十全大补丸等。
单验方 大当归一支,切片水煎服。
艾叶20克,加红糖用水煎服。
沙五灵脂10克,蒲黄6克,丹参30克,水煎服。
针灸 体针:合谷、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
耳针:子宫、内分泌、交感。
外治:
食盐、葱白各250克,生姜125克,共炒热,用布包好温熨小腹。药凉后再炒热熨。1日数次,每次30分钟。
香附、元胡各10克,桂枝、官挂各8克、木香6克,鸡血藤20克,将药物捣碎炒热后外敷贴丹田穴,然后按揉或温灸。
护理:
痛经患者须注意精神调养,解除恐惧的心理障碍,保持精神愉快,心情畅达。痛经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经期忌食生冷瓜果及刺激性食品,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要用冷水淋浴冲洗。经常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洗1-2次,勤换垫纸及内裤。
资料来源:医学园地
- 2008.03.26
- 2008.03.14
- 2006.10.19
- 2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