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内科用药 > 正文
急性肾功能衰竭
www.yongyao.net  2006-8-24 19:06:3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是指原先肾功能正常者,由于不同原因,在几小时至数日内出现的肾脏功能急剧减退,表现为氮质血症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病因】

 

1肾前性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严重缺血、缺氧,常见于急性心衰、严重失血、急性溶血、休克、严重脱水、严重创伤、严重感染等。

 

2肾实质性包括多类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肾脏弥漫性肾损害,如药物中毒或过敏。

 

3肾后性因尿路肿瘤、结石及后腹膜多种病变造成的完全性尿路梗阻。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可分为早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病史存在上述急性肾功衰的病因,发病前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

 

2早期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休克等。

 

3少尿期

 

1)尿量改变:在发病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一般持续1021天;多次尿比重均<1014

 

2)尿液检查:尿中有蛋白,沉淀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和(或)肾衰竭管型。

 

3)临床表现:约有2/3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常并发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

 

4)血、尿生化改变: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镁;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大幅度增加,致出现氮质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降低,形成代谢性酸中毒;尿钠>30mmol/L,尿尿素/血尿素比值<15,尿肌酐/血浆肌酐比值<20

 

5B超:显示双肾增大。

 

4多尿期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每日尿量>1 500ml,即进入多尿期。尿量通常可达3 0006 000ml/d,钾、钠、氯、水等从尿中大量排出,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此期一般为13周。

 

5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但肾小管浓缩功能则需数月(312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6影像学检查包括肾区平片、B超、造影、CT、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治疗】

 

1少尿期

 

1)预防及治疗基本病因。

 

2)维持体液平衡,严格限制输入液量。每日需液量=显性失水量(尿、粪、呕吐物、引流丧失的液体)+非显性失水量(皮肤、呼吸道蒸发的水分,每日约为12ml/kg)-内生水(每日约200300ml)。

 

3)给予低容量、低电解质、高热量(>2 500kcal/kg·d))、无蛋白、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饮食中限制钾、钠的含量。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氮质血症与尿毒症的治疗。①多主张及早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②肌注丙酸睾酮或苯丙酸诺龙。③彻底清创。④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入量应<05g/kg·d)。

 

6)防治感染,应选用对肾脏无毒或毒性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G、红霉素、氯霉素、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必要时也可谨慎选用头孢噻吩等毒性相对较小的药物。

 

7)控制系统症状,以心血管、神经、造血、胃肠道系统等为主,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2多尿期初12天仍需按少尿期的原则处理。多尿期3天后根据每日排出水、电解质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每日补液量不超过3 5004 000ml,但如果液体摄入减少后仍持续大量排尿,则仍应补液;每日供应蛋白质3040g

 

3恢复期加强营养,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全身器官功能的恢复;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

 

【预防】

 

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006.08.24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