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要点】
1临床分期
(1)根性刺激期:早期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疼痛呈刺痛、钻痛或烧灼样痛,并沿神经分布区域扩散,在肢体呈线形扩散,在躯干呈带状扩散。疼痛呈阵发性,随神经根牵拉和受压而加重。有的可出现“夜间疼痛”或“平卧痛”。感觉异常多为麻木、蚁行感或感觉过敏,亦可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2)脊髓压迫期:随着肿瘤增大、脊髓受压,出现脊髓半侧受压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肌力减退,对侧痛觉,温觉减退或消失,或病变节段以下的感觉与运动对称性减退或消失。
(3)脊髓瘫痪期:病变平面以下,运动、感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营养性障碍等,下肢完全瘫痪。
2节段性定位诊断
(1)颈段:颈枕部放射性疼痛,强迫头位,颈项强直。上肢肌力减退,肌萎缩,上肢或上胸部感觉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2)胸段:肋间神经痛,胸背部有束带感。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3)腰骶段:下肢运动障碍,肌力减退,小腿肌萎缩,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或消失。
(4)马尾:常有马尾综合征表现,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膝、踝反射消失,鞍区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可有下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髓内外病变诊断
(1)髓外硬膜下肿瘤:位于脊髓与硬脊膜之间,约占60%,多为良性。早期为单侧根性疼痛。缓慢发展为一侧脊髓半横贯损害综合征。晚期为完全性瘫痪及大小便障碍,蛛网膜下隙梗阻较重,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2)髓外硬膜外肿瘤:在椎管内、硬脊膜外,占25%~30%,早期为根性瘤,继之发生运动障碍,较早出现截瘫。蛛网膜下隙梗阻不严重,故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或中度增高。
(3)髓内肿瘤:位于脊髓实质内,约占10%。多为烧灼样痛,有自上而下地出现感觉分离现象。感觉及运动障碍为双侧对称性发展。早期即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蛋白含量早期轻度增高,晚期明显增高。
4特殊检查腰穿、脊柱X线平片、脊髓造影、CT及MRI等检查均有阳性结果,有助于最后诊断。
【治疗】
脊髓肿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施行脊髓肿瘤切除术。恶性者可作肿瘤大部分切除及推板切开外减压术。术后辅以放疗。 (2006.09.07)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