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
卡他性中耳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障碍,鼓室负压形成,黏膜血管扩张,通透力增强,产生大量漏出液至鼓室,后期黏膜渗出液增多,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液体较为黏稠,从而影响耳功能的一种常见中耳炎,临床上也把它称为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此病儿童多见,据资料统计是儿童致聋的常见原因。虽然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咽部慢性病灶是主要病因,近来也有人认为与感染及变态反应有关。
【诊断要点】
卡他性中耳炎患者多有感冒史,有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的全身症状。局部有耳的闭塞感、闷胀感、轻微刺痛、耳鸣、听力下降,大部分患者具有自声增强的现象。耳的一般性检查:鼓膜呈放射状充血、内陷,后期可有增厚、混浊、钙化,锤骨短突明显突出,锤骨柄水平后上移位,呈假短现象,光锥变形或消失,鼓室积液征阳性,鼓膜活动受限,尤其在后期。耳的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低频损失较大,声阻抗检查,曲线呈平坦型。
【治疗】
改善中耳通气功能,引流中耳积液,积极病因治疗,预防复发,是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及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等治疗,促进黏膜水肿消散,加强鼓室积液吸收,预防结构粘连。其次局部可用1 %麻黄素滴鼻收缩咽鼓管咽口处黏膜,保持其通畅。理疗可加强渗液吸收,咽鼓管吹张法、鼓气法、吞咽法可通畅咽鼓管。鼓膜穿刺术不仅可抽吸积液,还可注入治疗性药物,如青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等。 对反复穿刺无效者可行鼓膜切开术及置管(环)术促进积液排出。病因治疗是防复发关键。后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鼓室探查术或乳突手术,听力不能恢复者可戴助听器提高听力。(2006.09.05)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