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形成和/或传导发生障碍,引起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心律失常大多数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如冠心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早搏可因情绪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所致。其临床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人们对心律失常了解较少,一旦发生后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知所措。其实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机会更多,但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和需要治疗。
心律失常病因相当复杂,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其诊治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进行。发生心律失常后,首先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影响心脏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以及其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决定治疗策略。鉴于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风险,在应用时应慎重,权衡利弊。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且不影响心脏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一般视为功能性,如无明显不适症状,大多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也应先解除顾虑,稳定情绪,必要时短期对症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伴或不伴心脏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受累的心律失常则为病理性,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同时患者应正确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2006-11-23)
来源:健康时报网 上海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杨震坤
- 2008.10.20
- 2008.03.05
- 2006.08.23
- 2010.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