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高发,幼儿多发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也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易在幼儿中流行,夏、秋季多见。发病初期患者一般有低热或者不发热症状,很少有高热者,有时和上呼吸道感染很难区别。
手足口病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检查口腔时,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瘙痒感。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样的疹子,它和水痘不同,水痘皮疹以躯干为主,而这种病的皮疹主要出现在肢端。
打个喷嚏就会被传染
手足口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肠胃,通俗地讲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手足口病容易传染,病菌主要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另外小孩喜欢舔手,或者尝尝这个摸摸那个,脸对脸亲密地说悄悄话,所以小孩之间打个喷嚏就会被传染了。
因此,预防关键是让孩子要讲卫生提出四点建议:
1、保护易感儿童。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讲究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密切接触者要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
2、控制传染源。幼儿园如发现第一例病孩应马上隔离,并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间。
3、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利用阳光或紫外线消毒;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注意环境及饮食卫生,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防止接触性传染。
手足口病不同于口蹄疫
由于手足口病尚未列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管理,目前所掌握的疫情多来源于监测或暴发疫情调查资料,难以对疫情的流行态势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从近年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今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全国病例数将增加。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切不可混淆,两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人群等均大不相同。
口蹄疫是动物中一种严重的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牛、猪等偶蹄类动物;它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先有病兽人才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黏膜感染。发病人群的年龄段广泛。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不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经口感染或通过呼吸道传播。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5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此外,口蹄疫和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症状和局部皮肤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报
- 2010.03.31
- 2010.04.15
- 2010.01.05
- 200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