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禁售中成药”一事尚未平息,马来西亚中药市场又起风波。
“我们的华人药业公会已经跟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协商,但现在还没得到明确答复,只要是跟动物有关的药材目前都不准销售,我们的损失不小,对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是挺大的打击,”在马来西亚开设中医诊所40多年的谢裕元日前向记者透露。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会员,谢裕元本是近期回国来参加一个中医药的研讨会,但9月在马来西亚发生的动物药材禁售风波仍让他担心不已。
本应拥有中医药发展最良好基础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9月波动
“马来西亚政府方面在9月初对中药店铺进行了突击检查,被查到的跟动物有关的药材都被没收了,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处理。”谢裕元说。
事实上,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此前,马来西亚政府已通过相关法令对药物重金属含量设立了控制标准,同时已经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但让谢裕元他们感到不可理解的是,“像地龙、蛇、僵蚕、牛黄这些比较普通的动物药材都被没收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海外推广项目负责人刘晓飞对此表示,中国本身也是禁止保护动物药材出口的,本身这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约定,他认为马来西亚不允许销售动物药材是很正常的。至于带“龙”、“虎”的都不允许销售,估计是因为马来西亚方面对于中国文化不理解,不能正确翻译中文的意思所造成的。
“现在华人药业公会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要卖动物药材必须进行申请,注册一个动物药销售许可执照。”
谢裕元说现在马来西亚政府是这样要求的。但执照的获得并不能减少这些中药店老板的担忧。“这个执照并没有明确哪些可以卖,哪些不能卖,是很模糊的,我们还是很被动。况且也没有给我们申办执照的缓冲时间。”现在谢裕元的做法只能是将这些药材都藏起来,以免被没收。据谢裕元介绍,如果被政府方面就售卖动物药材而提起诉讼,药商可能会被处以2000~50000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这导致马来西亚的中药材市场从9月份开始进入了萧条期,“患者也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以为是有毒,整个中医药都受到了打击。”
“我们现正在申办执照,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听说还会进行特别突击检查。”谢裕元忧心忡忡。
记者就此情况向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进行了解,中药部主任刘张林表示还未听说此事。但他透露,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监控数据来看,虽然中国今年1~9月对马来西亚的中药出口整体呈增长状况,但在9月份当月突然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中药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尽管今年1~9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24.19%,但9月当月却发生了较大的波动。9月的中药对马来西亚整体出口量比同期下降32.69%,今年9月是331万美元,去年是492万美元。尤其是中药材下降格外厉害,今天9月出口107万,去年同期是325万美元,同期下降约2/3。
中成药也有所下降,今年9月出口42万美元,去年则是55万美元,比同期下降约24.23%。
“9月份的数据确实波动过大,我们会尽快跟那边取得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刘张林表示。
刘晓飞则认为:对马出口中药材数据的下降,或许表明马当地政府正在开发当地自身替代药品,因为马来西亚本身产地较多,中药材也比较丰富,受市场面影响,政府或许正在起这样的导向作用。
走出灰色地带
“中医药在马来西亚只被认可,但并不被承认。”谢裕元反复跟记者强调这两个词的涵义的重大区别。事实上,马来西亚卫生部至今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这样的监管态度直接导致了中医药在马来西亚的鱼龙混杂,处于灰色地带,很难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而此前发生“禁售中成药”的菲律宾,也是缺乏对中医药管理相关法律的制定。“既不是可以,也不是不可以”的灰色地带,让很多真正从事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海外人士被动不已,难以得到保护。
“主要还是缺少交流。现在中医药很多在国外处于边缘化和灰色地带,必须要推动相关地区的立法,走出灰色地带,让海外中医药人士合法经营。”刘张林表示。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