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时说,卫生部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言论和做法。他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繁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长盛不衰,中医可谓居功至伟;时至今日,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对人体宏观机理以及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与注重微观与技术的西医互为表里,发挥着西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卫生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着实鼓舞人心。
但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到遗憾:中医沦落到今天这样奄奄一息的境地,以至于公然有人要求将其取消(我们很难想象会有人主张取消西医),恰恰是由于卫生部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后果。概括地说就是用了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还美其名曰“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自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系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背景,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的结果,就必然会导致另一 方的消亡。这其中的利害之处,可以用庄子在《应帝篇》中的一个故事来作比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用西医的方法改造中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庸医的大量增加和良医的急剧减少。因为中医需要靠师传,即需要靠在师傅指导下的长期实践来积累经验,才能够学会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而现今的中医高等教育,由于学步西医的原因,只能教给学生一点脱离实践的书本知识,根本无法传承中医精髓,学中医毕业的大学生不会用中医方法给人治病,甚至自己就不相信中医的大有人在。有学者统计,解放初年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而庸医误人,更降低了中医的声誉。
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因为没有学历证明、不懂得外语,却得不到营业资格——这使中医的生存危机变得更加严重。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及时被扭转,我看无须别人签名呼吁,中医的毁灭也将仅仅是个时间的问题。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让中医起死回生呢?在我看来,关键并不在卫生部如何表态,而在于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果断地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给中医留下一个按照自己的特殊规律发展的空间。可以考虑成立国家中医部,赋予中医独立的行政权、教育权及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政策和环境,使中医药学能够摆脱西医的控制和干扰。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再假以时日,中医的起死回生,重现生机也是完全可能的,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巨大贡献。
来源: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