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妇科用药 > 正文
关于阴道炎的问和答
www.yongyao.net  2008-11-12 15:19:4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关于阴道炎,似是而非的说法很多。根据读者的热线来电,记者请教了洪主任,她为市民总结了最常见的五大错误说法。

1. 问:注意卫生、天天冲洗就能防炎症?

一般医生推荐市民的卫生措施包括勤换衣物勤洗澡,不与他人共用、混用内衣、浴盆等,但是唯独不推荐女性自行用洗液天天冲洗。因为这样非但不能预防,相反,还可能增加患病几率,导致炎症的出现。

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菌群生存,其中许多是有益细菌,甚至可以帮助人体抵抗其他有害菌。例如乳酸杆菌,它可以造成PH值为3.8-4.5的弱酸环境,防止有害菌生长,产生自洁能力。而如果女性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有杀菌药物成分的洗液清洗,那么等于在杀害有益细菌,客观上就等于破坏了自身的保护防线,自然更容易发病。

调查发现,乱用洗液对阴道冲洗的程度越高,发生细菌性阴道炎的风险就越大,比一般女性感染的风险高出40%。

2. 问:已婚女性才会发生阴道炎吗?

不少人认为,阴道炎是已婚妇女的专利,没有性生活的年轻女孩不太可能得。甚至有些年轻女孩子已经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也不愿意去看医生,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要去看医生。事实上,1岁的孩子就有可能得阴道炎,因为小孩子经常在地上玩耍,很容易被感染。而目前年轻女孩子患有该病的也不在少数。

阴道炎与卫生习惯关系很大,如果不注意卫生,无论是否结婚、有没有性行为史都可能被感染。也有人开玩笑说阴道炎是“势利眼”,生活水平比较低的人更容易得,这是因为这类人群往往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比较低,容易被感染。

3. 问:每天勤换内衣,还使用卫生用品,还会得阴道炎吗?

事实上,过度使用卫生护垫并且不注意更换已经是公认的、可能增加炎症发病率的诱因了。此外,一些时尚的内衣使用的材料不吸汗透气,同时出于修饰身材的目的而过度贴身紧绷,也成了炎症的诱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空调也成为炎症的帮凶之一。以往在冬季,阴道炎的发病明显比夏季少,但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办公室的气温在冬季也很高,结果阴道炎在冬季也逐渐多发。其实,要避开这些新冒出头的“时尚帮凶”,就要牢记,温度和湿度都比较大的环境容易造成细菌的过度繁殖,所以任何透气吸汗能力不佳的衣物,都可能帮助细菌营造这样的环境,而你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它。

4. 问阴道炎和性行为有关系吗?

确切地说,一般阴道炎的确不是性病,但许多阴道炎可能和性行为有关。

阴道炎包括很多种,其中有些是单纯的菌种失调引起的,致病菌在人体内本来就存在,平时也不造成危害。但是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因为使用抗生素而导致菌种失调时会发作。这类就和性行为关系不大,即使没有发生性行为也一样可能被感染。

例如一些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多半和性行为有关。所以有时女性患有阴道炎,不仅她本人要接受治疗,其伴侣也要接受治疗,就是为了预防互相反复感染。而女性如果性伴侣过多,被感染几率自然增加;如果性行为发生过早,女性本身抵抗力差,也容易被感染。

此外,还有一种蜜月性阴道炎,专门在新婚蜜月时发生,就和性行为有直接关系。

5. 问:阴道炎没什么严重后果,不治疗能行吗?

阴道炎的确不是引起癌症的主要诱因,但是绝对不是不管它就没有关系的疾病。

首先,炎症造成瘙痒、灼痛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正常睡眠和日常生活。同时,这些炎症一样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阴道炎如果任由它发展,很可能一步步上行感染,逐渐从阴道到宫颈、盆腔、附件,本来外用药物效果就很好的炎症治疗难度加大不说,还可能引起输卵管不通,直接导致不孕。

另一方面,有炎症就说明存在感染,如果此时再因为其他原因出现创口,就可能引起感染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等急重症。

有些女性因为流产后的感染危及生命,其实就是因为原本有阴道炎,结果继发感染造成的。有些女性在接受人流手术前被发现有阴道炎,医生会让其治疗后再手术,也是为了防止继发感染。

至于许多女性觉得炎症屡治屡发,总也不能根除。这个认知也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容易复发的阴道炎以滴虫性、霉菌性以及一些支原体类的感染居多。如果是支原体类引起的炎症,因为治疗后症状虽然能消失,但患者仍然携带病原体,所以容易复发,以及滴虫性和霉菌性的炎症,因为患者没有夫妇双方同时治疗,或者家中器皿没有完全消毒更换,导致反复感染复发外,其他的阴道炎还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来源:华夏两性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