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频道 > 中医中药 > 中医诊疗 > 正文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治疗
www.yongyao.net  2008-11-12 15:56:02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3)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病因病机:由于长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着情志失调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脂肪肝。

(3)治疗原则: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脾虚失于运化、痰瘀痹阻于肝,成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来源: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