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频道 > 中医中药 > 中药常识 > 正文
中国民族药的渊源
www.yongyao.net  2009-11-11 1:29:2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民族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据初步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1/3。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民族药已达3700多种。

我国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医药在独立发展、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彼此也相互借鉴,有着许多共同点,民族药之间联系最广泛的是在药物的使用方面。

从历史上看,历代本草都程度不同地选择。吸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物,如唐代《本草拾遗》中收载的“玳瑁”,就是来自壮族民间用药。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本草中收载的民族地区药物有100多种。目前中医药常用的许多药材,如冬虫夏草、麝香、人参、天麻、三七、枸杞、大芸、甘草、麻黄、红花、儿茶、砂仁、血竭、紫胶虫、贝母,等等,大多产在少数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移植、应用了大量的汉族药物。

民族药融通的最好例证,是药物的交叉使用。

据报道,目前藏汉共用的药物有300多种;蒙汉共用的400多种;维汉共用的155种;佤汉共用的80种。民族间通用同一种药物的情况非常普遍,如诃子有7个民族使用;天冬有18个民族使用;用马鞭草的有20个民族;用鱼腥草的有23个民族;用车前的则多达29个民族。局部地区亦如此,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00种蒙药中,有70%与汉族药物相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常用藏药中,相同于汉族的种数占1/2;青海地区汉藏交叉的药物有121种。

少数民族间的药物也相互沟通,如蒙药中约10%出自藏药。民族用药的交叉问题比较复杂,有的是药名相同,基原各异;有的则是基原相同,药用部位或功效却不同,如中医用刺猬皮,朝鲜族用刺猬胆;中医用蝙蝠的粪便,傣族则用其血。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维族则用以止咳。白鲜皮能清热燥湿、法风止痒,而宁夏回族地区民间则用于治疗刀伤出血,并流传有“家有八股牛(白鲜皮之别名),刀伤不发愁”的说法。

我国各民族医药并存发展、相得益彰,充分显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睦、共同繁荣的大家庭关系。民族药的健康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