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为一类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了解这个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一、白内障需要预防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白内障,由于其病因未明,所以对它的预防一直是医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的预防办法。
1.预防脱水 在发生脱水情况下,体内液体正常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有白内障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都应及时补充液体,一般情况下,只需喝白开水、茶水即可。
2.戴深色眼镜 接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者指出,外出时戴有檐帽或深色眼镜,可使眼睛受到的紫外线照射量大大减少。60岁以后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如戴上黄褐色太阳镜,就可以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3.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维生素C还能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具有防止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4.适当服用阿司匹林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体内氨基酸水平往往较高,其中色氨酸是唯一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氨基酸。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与晶状体蛋白结合变为棕黄色物质在晶状体沉积,形成白内障。而阿司匹林也有减慢白内障病程进展的作用,但该药对胃粘膜刺激性较大,故应饭后服用。
二、正确选择白内障手术的时机
白内障,就是透明的晶状体变混浊,是目前世界上首位致盲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和无痛性下降。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白内障盲人约有1 600万~2 100万人。在我国,目前白内障患者有500多万, 急需手术治疗的接近200万左右,每年新增的白内障人数约40万 ~60万。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是采用囊外摘除术或囊内摘除术,所以手术要求在白内障成熟期或近成熟期为宜。人们传统观念认为,视力达到0.1以下或白内障“长熟了”才可以手术。上世纪80年代后,白内障手术技术有了飞跃式进步,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目前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法,相比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其具有如下优点: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无缝线;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光损伤减少;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散光轻、视力恢复好。
低视力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过熟期白内障,可能会因为晶状体的乳化和晶状体囊膜通透性的改变,引起其他并发症,轻者影响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重者还会导致不可逆盲。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白内障患者中高龄及并发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类人群,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患者术前的全身状况和术中监护措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一般最多半小时,因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只要术前控制好血压、血糖,并保持平稳,就可以进行手术。
- 2010.03.30
- 2010.03.19
- 2006.12.08
- 2010.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