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天气可对人体造成损伤称为冻伤。低温,加上潮湿的环境,可使人体发生非冻结性冻伤,例如冻疮、战壕足和浸渍足。o℃以下的低温可造成人体发生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称为冻结性冻伤,通常所说的冻伤和冻僵分别是指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严重的冻伤可致残,严重的冻僵可致死。
迅速脱离低温环境是处理冻伤的基本原则。冻伤和冻僵同时发生时,应先处理冻僵。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在野外环境下处理预防冻伤的简单方法,严重的冻伤和冻僵应在医院救治。
(一)冻结性冻伤
冻疮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长江流域气温虽稍高,但由于空气湿度大、防寒措施差,发病反比北方常见。长时间站立在寒冷的战壕中可发生战壕足,站在冷水中可发生浸渍足。
1.症状 发病初期往往患者自己感觉不到,常常等到手足出现红肿时才察觉,感觉瘙痒和刺痛,可形成水疱,破溃后创面发红,渗出液体,如果发生感染,创面可出现糜烂和溃疡。冻疮容易复发,战壕足和浸渍足治愈后再遇低温,可感觉疼痛、发麻,皮肤变得苍白。
2.蔺单处理 注意休息,注意保暖,保护伤处,发生战壕足和浸渍足时,把患脚抬高。皮肤完好者,可.涂抹冻疮膏。不要主动挑破脚部水疱,不要人为加热,不要按摩。
3.预防 防寒、防水,注意手、足、耳朵的保暖。鞋子要适脚,保持脚部干燥,经常活动脚和脚趾,定时检查脚部有无异常。
(二)局部冻伤
1.冻伤的症状 冻伤常发生于手、足和面部。冻伤解冻以前,表现为肤色苍白,温度低,皮肤感觉麻木刺痛(但低温时,患:自己有时感觉不到),伤处变硬。组织损害主要发生在解冻后,不同严重程度冻伤的表现不一样,轻者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的感觉;稍严重者局部红肿较明显,可形成水疱;严重者伤处肤色可由苍白变成黑褐色,没有感觉,伤处周围的组织肿痛,可出现水疱,最严重的冻伤可发生组织或者肢体坏死。
2.冻伤的简单处理 发生冻伤时,建议按如下步骤处理: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解开过紧的衣服或首饰。
(2)解冻后伤处会感到很疼,解冻前给予患者止痛药,例如阿司匹林等。
(3)如果不能立即送医院治疗或在等候医疗救援期间,想办法使冻伤部位缓慢解冻。例如,将冻伤手脚浸泡在40—4Z~C的温水(绝对不可用热水,需要时可用健康人的肘部测试温度,至少浸泡30分钟或者皮肤变得红润,或者皮肤再无变化。缓慢搅动温水,感觉水温降低时,使冻伤手脚离开水,小心地加入热水保持水温后再浸泡,或者把毛巾用温水浸湿,盖在冻伤处,反复浸湿毛巾保持温度。如果没有温水可用,用正常人的身体去温暖冻伤处,用毛毯等加强保暖。注意:如果冻伤处短时间内有再次冻结的可能,不要立即解冻,等候医疗救珲;如果解冻速度过快,例如水温高,可造成冻伤皮肤的永久损害;不要直接加热解冻复温,例如,不要直接用火烤、电热毯加热等方式解冻,使用温度较高的热水袋,热水袋外面要包裹几层布后才可热敷。不要按摩冻伤处皮肤。
(4)冻伤处解冻后,保持伤处干燥,注意保温。冻伤处解冻后,皮肤会变得柔软,皮肤的感觉也会恢复,这时擦干皮肤,用洁净干布包裹保暖,千万注意要避免对冻伤处产生压迫。如果手指脚趾冻伤,指(趾)间垫上千布,然后包裹保暖。
(5)等待医疗救援期间,不要让冻伤者抽烟、喝酒(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
(6)轻微冻伤,通常只是皮肤受损,只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可自己愈合。严重的冻伤,深部组织受到损害,创面需要包扎、换药和清创,甚至需要截肢,应积极就医。
3.冻伤的预防
(1)冻伤和冻僵的预防措施相似,可相互参考。
(2)出发前做好防寒准备。
(3)保暖。低温时,寒风(乘坐敞篷汽车时情况类似)可加速冻伤的发生,除注意全身保暖外,尤其要注意对手足面部的保暖,戴口罩、围巾、手套、穿棉鞋等,使用金属工具时,尤其要注意手部防护。经常观察手足有无冻伤迹象。
(4)手、脚、鼻子、耳朵冷时,设法使其保持温暖。
(5)冻伤时患者常难以发现自己的变化,同伴要经常Z相观察对方面部有无冻伤症状(例如面部的苍白斑点或白色硬块)。对老年人、患者、伤员和过度疲劳的人尤其要注意关照。
(6)长途旅行或行军时,尽量多次进食和饮水,间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休息,恢复体能。
(7)发生冻伤的手脚,应该尽可能休息,避免损伤程度加重。
(8)寒冷环境中禁止吸烟(尼古丁会减少皮肤血流,诱发冻伤)、喝酒(酒精可加速热量的丢失,同时可使人忽略防寒)。
(9)不要冒险继续停留在寒冷环境中,以防发生更大危险。
(三)全身冻伤(冻僵)
全身冻伤(冻僵)亦称意外低温。心脏、大脑、肝脏和肺脏等重要器官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温度范围是36—37~C左右。寒冷的环境可引起体温过低。重要脏器温度降至34—35o℃时,冻僵者会出现寒战、语言模糊(口齿不清),行动笨拙,由于大脑功能降低,思维判断能力下降,糟糕的是冻僵者本人往往意识不到自i所面临的危险。重要脏器温度降至32℃时,冻僵者可能不再寒战了,但会出现嗜睡(非常想睡觉)、不愿意活动等情况,心跳和呼吸减慢,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这时冻僵者若再得不到帮助,可能很快发生死亡。重要脏器温度降至30o℃时,意识丧失,陷入昏迷;心脏停止跳动。
人的手脚有时会非常凉,甚至冻成硬块,但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重要脏器的温度稍稍低于正常,就有丧命的危险。身体强壮的人,在5—7℃的风雨环境中,如果不加防护,有死亡的可能。海难中,水温为20o℃左右,很多人不能活过12小时。寒冷是危险的,必须重视。
1.冻僵的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 冻僵可简单分为轻度冻僵、中度冻僵和重度冻僵。可以参考以下指标判断冻僵者是否发生冻僵和冻僵程度,给予相应处理。
(1)轻度冻僵:轻度冻僵者表现神志清楚、能有理智地回答问题、知道或抱怨太冷了、出现寒战、口齿不清、对所从事的事情不再感兴趣,比如去滑雪的人不再想继续滑了。
此时,同伴应该终止旅行或其他活动,帮助冻僵者防止热量继续丢失(加衣服、裹上被褥等),带他去可以避寒的场所,换去湿衣服,换上千衣服,让他吃东西、喝水(最好是温糖水),他发抖时,不要阻止他(寒战是迅速恢复体温的最佳方法)。
说明:冻僵者有寒战时,说明身体正在利用体内热源恢复体温。如果此时利用外部热源恢复体温,可能会中断寒战的发生,对冻僵者是不利的。如果冻僵者体温低,但没有寒战,此时,应想办法利用外部热源恢复冻僵者体温。例如,用干燥的衣服包裹住患者的颈部和头部(注意别妨碍呼吸),盖上被子,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他。如果有条件,用400左右的热水袋敷在冻僵者的颈部、胸部和腹股沟,最积极的办法是将冻僵者裸体浸泡在40o℃左右的温
水中,缓慢复温,直至四肢手脚皮肤红润,皮肤温度达到36o℃左右。浸泡时间过久反而不利。
(2)中度冻僵:中度冻僵者表现意识模糊,思维缺乏逻辑性;不想活动,只想睡觉;可能做出解开衣服扣子、脱衣服等不合常理的事情;出现肌肉僵硬的迹象;动作笨拙,走路磕磕绊绊;不再寒战发抖;呼吸和心跳缓慢;从口鼻中呼出的气体带有水果味,瞳孔扩大,小便失禁等。
中度冻僵者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应该积极迅速地寻求医疗救援。救援到来前,中度冻僵的处理方法与轻度冻僵基本相似,需要补充的是;不要让中度冻僵者自己行走,搬动他时动作要柔和,因为中度冻僵者的心脏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容易发生危险的心律失常。在冻僵者意识清醒前,不要给他水喝,由于动作不协调,容易发生呛水。
(3)重度冻僵:中度冻僵者如果得不到帮助,可很快发展为重度冻僵,在冰水中,这个过程只需要20分钟。重度冻僵者通常已经昏迷,生命非常危险,处理稍不得当,心脏就可能出问题。即使处理得当,生还的希望只有不到一半,但同伴和医务人员千万不可轻易放弃抢救。
重度冻僵者表现基本无意识或者昏迷;呼吸缓慢,微弱;脉搏缓慢,无力,搏动不规律;皮肤苍白,温度很低,甚至肤色青紫。
重度冻僵者,若不仔细观察,会以为他已经死亡,但这时他可能还有缓慢微弱的呼吸和心跳。某些重度冻僵者被别人认为已经死亡,但在温暖的环境中,他竟然又恢复了知觉。所以,在肯定冻僵者已经死亡,或者经抢救体温有所恢复前,不要轻易认为冻僵者已经死亡而放弃抢救。
重度冻僵者的呼吸和心跳都非常微弱,用示指和中指触摸冻僵者的颈部一侧(喉结旁边),感受有没有动脉搏动,调整手指位置,至少检查30一45秒。观察冻僵者的胸部有没有起伏,观察者将耳朵贴近冻僵者的鼻子和嘴,感觉有没有呼吸,如果不确定,用玻璃杯或玻璃镜片贴近冻僵者口鼻,看有没有哈气,判断冻僵者有无呼吸。如果检查者觉得冻僵者呼吸心跳停止,为准确起见,重复检查1次。
冻僵者存在呼吸、颈动脉搏动,可按以下原则处理;①搬动冻僵者的动作一定要轻柔;②防止进一步丢失热量;③如果最近的医院只有数小时的路程,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但路上一定要小心护。
在医疗救援到达前,利用外部热源恢复冻僵者体温,热敷时不要用力按压,轻轻接触即可。严禁按摩冻僵者的四肢,严禁利用外部热源恢复手足四肢的温度,也不要轻易挪动四肢,防止皮肤、四肢的低温、酸化血液流回心脏后引起心律失常。
四肢只要防止进一步冻结即可,待体温恢复后再处理局部冻伤。
如果严重冻伤者情况开始好转时,患者的听力最先得到恢复,随后是视力。体温恢复的过程中,冻僵者可能会大便失禁,不要立即处理,等患者的情况达到轻度冻僵时再清理粪便。冻僵者意识m复后,可能会要求温暖他的手脚,不要这样做,因为患者的躯干恢复温度后,手脚自然会暖和过来。恢复意识的患者可能还会要求饮食,在他完全清醒前,不要给他。冻僵者完全清醒后,只要他需要,就尽量给他温糖水喝,如果能进食,给他糖和淀粉类食物。
让冻僵者充分休息恢复体力。不得不说明的是,有些冻僵者可能在体温恢复的过程中死去。
如果冻僵者呼吸、颈动脉搏动已经停止,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开始人工呼吸(不是心肺复苏),直至冻僵者开始自己呼吸,或者确定死亡;
②防止进一步丢失热量,将冻僵者的湿衣服脱去,身下垫上衣物或被褥,盖上被褥或毛毯等;
③搬动冻僵者的动作一定要轻柔;
④寻找医疗救援,如果离最近的医院路程只有几个小时,立即将冻僵者送往医院。
对严重冻僵者是否实施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医疗界并无一致意见。在野外环境下,只有能够持续实施心肺复苏并且送往医院的路程在1个小时内时,才可以考虑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如果操作正确,不会给冻僵者造成损害,还可以带给冻僵者少许热量。根据需要可以温暖冻僵者,不要轻易放弃对冻僵者的抢救。
2.冻僵的预防 在进入寒冷环境前,任何人均应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在寒冷条件下执行任务的部队和工作人员,都应该准备防寒装备。个人应做到三个基本要求,一是防寒防风,带足衣月匠,衣服要松软保暖,最好是多层的,内衣要透气,外套要防风。由头颈部、腋窝以下肋部、腹股沟等部位散热最快,手足、面部最容易发生冻伤,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带好帽子、口罩、围巾、耳罩、手套、袜子、棉鞋等物,容易潮湿的袜子和手套,要多带几套。棉制衣服打湿后不容易干,多带几套内衣,有条件时选择羊毛制品,或者选择特制防寒服装。二是防湿,保持衣服鞋袜的干燥,沾湿者要及时更换,汗脚的人尤其要注意鞋袜的干燥。三是防静,严寒环境中
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静止姿势(如长久站立和蹲下不动)。
在寒冷环境中,相关人员可参考以下建议:
(1)出发前充分了解情况,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做充分准备。
(2)避免过度活动造成机体消耗过多的能量和出汗。
(3)避免长时间地受冻。长途行进中应安排短暂休息,活动身体,注意避风。如果某些人员感觉非常冷,就不要在寒冷环境中继续停留,寻找房屋或搭建帐篷避寒。因为接近冻僵的人大脑功能降低,思考判断能力降低,尽可能不要决定继续坚持停留在低温环境中,很多情况下,等患者意识到事态的危险时已经太晚了,并且接近冻僵的人还可能发生其他很多判断上的错误。
(4)经常吃东西来补充身体所需热量,糖和淀粉类食物提供热量的速度最快,出发前应多做储备。
(5)多喝水,热糖水最好,实在没有办法时冷水也可以,感觉很冷时不能吃雪。不可饮酒,酒会加速身体丢失热量。
(6)如果感觉手指、脚趾冰凉,甩手、跺脚很难让他们暖和过来,用力活动四肢的大块肌肉能产生较多热量,能够让手足暖和过来,必要时把双手夹在腋下。
(7)同伴之间经常互相观察,如果有人出现行动笨拙、寒战发
抖、口齿不清、行为古怪等情况,此人可能已经冻僵了,应该及时给予帮助。注意;患者自己往往不能判断他所面临的危险。
(8)个子矮小的人、小孩、老人、伤病员容易发生冻僵,对这些人应重点关照。十几岁的青少年对冻僵危险估计不足,不注意保暖,相对于其他人群,发生冻僵的情况反而最常见,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管教。
相关新闻
- 2008.04.10
- 2007.10.31
- 2006.06.13
- 2010.01.11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