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外科用药 > 正文
毒蛇咬伤
www.yongyao.net  2006-6-13 16:35:44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部队在丘陵及水田地带进行军事训练时,容易被毒蛇咬伤。布于我国的已知毒蛇有49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咬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区的蝰蛇;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五步蛇、竹叶青蛇、龟壳花蛇;分布于平原、丘陵地区的蝮蛇。蛇毒由位于毒蛇头部两眼后方皮肤下面的毒腺分泌,通过导管与毒牙基部的毒牙鞘相通。在咬人时,蛇毒液通过毒牙注人人体伤口内,再经过血液和淋巴液散布到全身。大多数毒蛇只有在它感到威胁、受到刺激、被打扰时(如被人踩到或触到蛇身,或被人紧紧追赶)才会报复性地发动攻击。被毒蛇咬伤后,蛇毒吸收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但主要在肝脏代谢,并经肾脏排泄。

  蛇毒按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大类。
  l.神经毒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衰竭;引起横纹肌弛缓性麻痹,特别是呼吸肌首先受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作用于胃肠平滑肌,初期兴奋性增高,导致胃肠蠕动亢进,后期转为抑制,导致肠麻痹。属于神经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海蛇、金环蛇、银环蛇等。

  2.血液毒影响血液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引起出血和抑制心血管功能。大多数蛇毒中含心脏毒,可引起心肌变性和坏死等,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有些蛇毒中还含有细胞毒,使多种细胞发生变性、溶解。属于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蝰蛇、五步蛇、竹叶青蛇、尖吻蝮蛇及烙铁头蛇等。

  [临床特征]
  蛇伤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病情发展快,常常引起人体脏器损伤,轻者肢体伤残,重者则造成死亡。各种蛇毒的成分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可大致分为三型。

  1.神经毒型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被咬伤后0.5—3小时开始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视物模糊、嗜睡、眼睑下垂、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严重者四肢瘫痪、惊厥、进行性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直至死亡。神经毒病程较短,若能度过1—2日的危险期,可很快痊愈而少有后遗症。但也有少数伤者数日后出现心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血液毒型以血液及心血管损害为主要表现,局部肿胀明显,伤处疼痛剧烈,皮肤出现水疱、发绀,皮下出血不止。可出现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病变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全身症状一般出现在伤后2小时左右,表现为畏寒、发热、胸闷、心悸、气促、烦躁不安和谵妄等,并可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如咯血、鼻出血、呕血、便血及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黄疽、少尿及无尿。可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循环和肾衰竭。血液毒引发的症状发展快且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如抢救不及时,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

  3.混合毒型具有上述两种毒型的临床表现,可以出现神经、血液、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但不同的蛇因蛇毒成分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眼镜蛇以神经毒为主,故神经症状较突出;蝮蛇以血液毒为主,则血液毒症状明显。混合毒型早期一般以血液毒症状为著,晚期则以神经毒症状突出。

  [非药物治疗]
  1.伤肢下垂位制动  要镇静,切忌奔跑,保持伤肢休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2.伤肢捆扎  被咬伤后立即在伤肢近心端5一lOcm处用身边可取之物,如布带、绳子、手帕、止血带等捆扎,以阻止血液和淋巴回流。然后用手从伤口周围向伤口中央挤压,将毒汁挤出。止血带一般每间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组织因缺血而坏死,服用蛇药片1小时后可以解除止血带。也可以用绷带将伤肢全部紧缠,并用夹板固定肢体,这样可以较长时间延缓毒液移动,此法舒适、无害,直到伤口处理结束后解除。

  3.局部降温  可以减少毒素吸收,并降低蛇毒中酶类的活性。可以将肢体浸泡在4—7℃的冷水中,或用冰袋冷敷,一般持续24小时以上。

  4.清除伤9内毒素  用清水、肥皂水、3%过氧化氢溶液、1 :2 000呋喃西林溶液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局部,清除局部附着的蛇毒。如果伤口中有毒牙残留,应及时拔除。反复清洗后,以牙痕为中心做一个十”字形切口,达皮下3—5mm即可,使淋巴液外流,促使毒素排出;也可用拔火罐、吸乳器等工具吸出毒素;或将一副30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乳头一端剪除,磨平边缘,将针筒按在伤口处用力拉出注射器的针栓,吸出蛇毒。在没有条件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用嘴吸吮,但吸吮者要确认自己的口腔黏膜完整,无破损或龋齿,并注意用清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漱口,以防中毒。冲洗伤口后可用季德胜蛇药片10片压烂外敷伤口处,肢体继续下垂位制动,周围置冰袋减少蛇毒吸收。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1.局部封闭疗法  用胰蛋白酶2 000—4000U,地塞米松lOmg加入1%普鲁卡因lOOml,如备有同种抗蛇毒血清,可同时加入1000U,在伤口周围环状封闭,能有效地中和、破坏伤口周围的蛇毒。

  2.解毒疗法
  (1)应用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是中和蛇毒的特效药,应早期、足量静脉滴注,一般于伤后6小时内使用,用1次剂量即可,病情重者可以酌情增加剂量。可根据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决定给药量,如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全身症状,首用2—3个剂量(1安瓿为1剂量);如患者就诊时尚未出现全身症状,先给1个剂量,并严密m察病情,如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小时后再追加1—2个剂量,成人与儿童用量相同,24小时内不宜超过5个剂量。

  抗蛇毒血清使用前要做皮试,方法是:取0.1ml抗蛇毒血清加入1.9ml生理盐水,混匀后抽取0.1ml在前臂内侧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如果注射部位皮丘直径<2cra,且皮丘周围无红润及伪足者为阴性,皮试阴性者可用。为防止过敏反应,使用前先将5一lOmg地塞米松溶于5%葡萄糖溶液lOml中静脉注射,20分钟后,取6 000U抗蛇毒血清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mi中静脉注射,或6000U抗蛇毒血清加入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缓慢滴注。 

  (2)局部使用解毒药:研究发现蛇毒中多种酶的激活有赖于金属离子的存在,应用金属螯合剂可以使蛇毒失活,此类药物有5%依地酸钠、四环素类等。受伤后立即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依地酸钠,可以使局部出血及坏死大大减轻,致死性毒素也明显减弱。

  (3)蛇药片的使用;蛇药系中草药制成,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口服,也可外用,还有供肌内注射的针剂。蛇药片种类较多,应根据各地不同的毒蛇选用。

  ①南通蛇药片(季得胜蛇药片):适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尤其适用于蝮蛇、竹叶青蛇、眼镜蛇、五步蛇等咬伤。首次口服20片,以后每6小时1次,10片/次,温水送服,待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后1—2日再停药。同时可将蛇药片捣烂,调成糊状外涂于伤口周围。为防止肿胀扩散,还可以在肢体近心端2cm处用蛇药涂布一圈。

  ②上海蛇药片:除对以上几种毒蛇有效外,对银环蛇、蝰蛇、烙铁头蛇等咬伤也有效。首次服10片,每隔4一6小时再服5片,3—5日为1个疗程。 
 
  ③广州群生蛇药片:对各种毒蛇咬伤均有效。首次服用8片,以后每6—8小时服4—6片(广州群生蛇药注射剂,首次4ml肌内注射,以后间隔4—6小时再肌内注射2ml,到症状消失后l一2日后停药)。除以上蛇药片外,还有云南蛇药片等。也可因地制宜选用具有通便、利尿、解毒功效的中草药治疗各种毒蛇咬伤,如蛇伤解毒汤(半支莲15 g,白花蛇舌草30g,大黄、车前子各9g,青木香、万年青、玄明粉、虎杖各12g),大便通畅后可以减去大黄、玄明粉,一般使用3剂即可。
   
  (4)使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2—3日。

  (5)利尿药促进蛇毒的排泄,应用呋塞米和20%甘露醇利尿,维持每小时尿量60一lOOml,补液量应达2 500—4000ml/日。当发生溶血和血红蛋白尿时,应碱化尿液,促进排尿。

  (6)合并症的治疗:
  ①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以针对革兰阳性菌为主。
  ②呼吸衰竭应尽早使用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3—6mg肌内注射,或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肌内注射,每隔15—30分钟重复1次,也可两药同时应用。如果无效,尽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注意事项
  (1)毒蛇咬伤后,应尽快送医院实施正规系统的治疗。
  (2)禁用的药物吗啡、氯丙嗪、横纹肌松弛药(如箭毒、司可林)、抗血凝药(如肝素、枸橼酸钠)以及肾上腺素等均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