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内科用药 > 正文
假膜性肠炎
www.yongyao.net  2006-7-7 12:00:0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病因与发病机制】

假膜性肠炎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及其外毒素引起的结肠和小肠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假膜。一般认为,应用广谱抗生素(青霉素类、红霉素、头孢菌素类以及林可霉素等)后,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引起局部肠黏膜小血管内凝血、血栓、血管壁坏死,造成肠黏膜损伤坏死,同时还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加,黏液混同炎性细胞和纤维素等形成假膜。处理不当病死率高。

 

【诊断要点】

本病多急性起病,进展迅速。主要症状体征是:①腹泻  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数日后或停药1周内发生,与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无关。腹泻为水样便或稀便,混有黏液,多无血。少数排出斑片状假膜。腹泻次数多少不定,重者每日达30余次。腹泻多在停用原药后10天左右消失。②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③发热、谵妄、定向力障碍等毒血症状。④休克(与严重脱水、毒素、代谢性酸中毒有关)、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⑤电解质紊乱的表现。⑥腹部多有触痛或肌卫。

 

         诊断依据为:①在应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腹泻,应疑及本病;②大便培养约90%病例可发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③粪便毒素检测,污泥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常为阳性,可确诊;④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结肠镜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镜下所见为黏膜表面散布黄白色斑片状假膜与糜烂黏膜粘连,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

 

【治疗】

病因疗法及支持疗法。①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立即停用原用抗生素;应用乳酶生,维生素C,以利肠道菌生长;用健康人大便滤液保留灌肠,以引入正常菌群;②抗休克:补充葡萄糖盐水和钾盐,输血浆、白蛋白;应用碱性药物,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毒血症状重者短期应用激素;③针对病因选用杀菌药物。万古霉素每日2g,连服7~14天,疗效甚佳。杆菌肽每日2g,甲硝唑0204g,每日3次亦有效。辅以消胆胺2~4g,每日3次,有吸附细菌毒素的作用。  (2006.07.07)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