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传统千篇一律的‘经验型’用药相比,根据病人个体的遗传结构差异,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方式,将成为未来理想的治病新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周宏灏进一步解释说,就如同喝酒一样,有人酒量很大,有人却对酒精过敏。与药物相关基因的变异,导致有些病人需要超出标准剂量的药物才能有治疗效果,有些病人却只需要十分之一个标准剂量就能达到最佳疗效,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实践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偶然式、机会式给药方式,个体间的差别难以体现。医生凭经验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需要对病人进行长时间观察和大量检测,才能找到最佳用药方式。在这次卫星会议上,来自澳大利亚的医学专家约翰·米勒说:“经验型用药方式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并增大病人的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约有一半左右的药物被不合理使用,每天都有用药不当导致死亡的案例出现。‘个体化药物治疗’作为药理治疗的发展方向将带给民众实惠。”
遗传医学界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筛选出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及剂量效果的少数DNA序列变异,医学上称为位点。周宏灏透露,一个位点的基因结构影响的是多种药物的疗效,且每个病人每个位点都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就可终身使用。这也给研究工作及“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推广带来了便利条件。比如,目前对高血压病人的“个体化用药”尝试,通常只需要检测病人3个至5个位点的遗传信息。
利用生物芯片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这些位点的遗传信息已经取得突破。2004年,美国FDA就批准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用于个体化用药的基因芯片。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开发研制的诊断型基因芯片也已完成中试,并为湖南和江西的1000多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周宏灏等专家认为,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大众化推广主要面临两个困难:首先是对医生的水平要求更高,同时研究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位点信息。其次,最关键的是如何让百姓普遍接受这种新的治疗方式。
专家们描绘了理想的新治疗模式:病人随身携带一张存储着与药物代谢及疗效相关的基因芯片,医生据此精确用药,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2006.07.28)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