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
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促发凝血过程,致使在微循环中广泛发生血小板凝聚和纤维蛋白的沉积,造成弥散性微血栓形成,使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继发性地被激活,临床上出现广泛和严重的出血。与此同时,各有关组织和脏器由于缺血而致功能障碍,可发生休克;休克又可使DIC进一步恶化。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如下:
1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
2创伤和外科手术
3病理产科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死胎滞留等。
4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
5严重休克
6其他血型不符的输血、急性溶血危象、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表现。
2辅助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减少,常<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纤维蛋白原减低或增高<150mg/dl或进行性下降;或>400mg/dl。
(3)3P试验阳性或血清纤维蛋白降解物(FDP)>20μg/ml。
(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
(5)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少。
3分型
(1)急性型:病程急剧而凶险,出血症状明显,常伴休克。多发生于严重感染、创伤、外科大手术、病理产科、大面积烧伤、血型不符合的输血等。
(2)亚急性型:病程数日至数周,起病较为缓慢。可发生于癌肿广泛转移、急性白血病等,出血不如急性型严重。
(3)慢性型:病程数周至数月,出血不严重,但高凝状态明显。可见于死胎滞留、肝硬化等。
【治疗】
1有效地解除病因解除病因是防止和治疗DIC的基本措施。
2改善微循环障碍包括解除小动脉痉挛、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度、纠正酸中毒及充分给氧。
3肝素的应用DIC的诊断确定后要立即应用肝素。
(1)应用指征:①羊水栓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死胎滞留;②严重感染、败血症,尤其伴有休克者;③严重血型不符的溶血性输血反应;④重症病毒性肝炎;⑤急性白血病。
(2)禁忌证:①DIC已进入单纯性继发性纤溶期;②原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如咯血、呕血、脑出血等;③严重而尚未纠正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④手术、创伤未愈期间,慎用肝素。
(3)剂量与用法
①静脉用药:对急性型或亚急性型DIC,每次05~1mg/kg,加入新鲜血液或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每6h 1次。一般每滴4h,间歇2h,其后测凝血时间(试管法),使其维持在20~25min。
此外,对于亚急性型或慢性型DIC,每24h用肝素50~150mg或1mg/(kg·24h),加入新鲜血液、右旋糖酐和葡萄糖溶液内持续静脉滴注。
②皮下注射:对病情缓和,病因不能立即解除的亚急性型或慢性型DIC,如恶性肿瘤、死胎滞留等,可用肝素125mg,作皮下注射,每8~12h 1次。
(4)疗程与停药:一般用药3~5天;病因不易解除者,用药7~10天;慢性型需更长时间。停药以病情好转、出血停止、血压稳定和发绀消失等临床表现为准,可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停药后6~8h测凝血象,以后每日观察1次,连续3~5天,以防DIC复发。
(5)不良反应及其处理:严重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此时凝血时间(试管法)常超过30min。应停用肝素,并以硫酸鱼精蛋白50mg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每8~12h 1次,即可纠正出血倾向。
4补充凝血成分
(1)输入新鲜血液:每日400~800ml为宜。
(2)因子Ⅷ浓缩剂及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每次200U,每6~8h 1次。
(3)纤维蛋白原制剂:一般每日300mg即可。
(4)补充抗凝血酶Ⅲ制剂:第1天输注1 000~2 000U,第2、3天各用500~600U,使抗凝血酶Ⅲ的血浆水平提高至80%以上,以充分发挥肝素的作用。
5纤溶抑制药仅在单纯继发性纤溶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短于70min或纤溶酶原浓度明显降低时应用。可选用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及抑肽酶等。但当患者处于低血压、休克或少尿、无尿时,应慎用或禁用,严防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6血小板抑制药高度怀疑DIC,但一时难以确诊;或在DIC的过程中;或DIC的急性期已过,为防止复发,可选用双嘧达莫(潘生丁)200mg,加入中(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3次,可与“肝素血”交替使用。
7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1)适应证:①诱发DIC的原发病需用激素者;②DIC引起腺垂体(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③血小板重度减少又无法及时补充者;④有明显的继发性纤溶亢进者;⑤有内毒素血症或致休克者。
(2)用药:可选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10mg/d,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分1~2次静脉滴注。 (2006.08.07)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 2007.10.22
- 2008.03.20
- 2008.10.23
- 200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