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国际医药行情的朋友都知道,跨国药企的业绩一旦出现异常,最大的可能就是研发的波动。好,就是有战略性新药问世;坏,则是研发贮备不足。多少年来世界百强药企“城头变换大王旗”,皆概莫能外。但这一原则到了中国,则未必适用。
原因并不复杂:中国市场更在乎品牌。重视品牌,并不是说中国人不看重新药研发这一药品的第一属性,而实在是暂时无能为力。按照化学药新药的标准,发现一个新分子式投入成本太高,迄今为止不太适合中国任何一家药企。至于中成药,也多半是从祖宗留下的老药方翻出点新剂型、新适应症,所以这仍算不得真正的研发。这是其一。
其二,市场现状,只能让我们更重视品牌。既然中国企业暂时无法研制除生物药以外的真正新药,所以很多精力放在仿制上。如此一来,很多企业的产品必然雷同,造成同一药品有几十甚至过百家企业生产的局面。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使得制药不得不从药品的第二属性———品牌上去突破。
如此表述,并不是说追求品牌者不光彩,恰恰相反,在现时非常重要。由于历史和监管等原因,我国药品在法律地位虽然同等,但物理、化学属性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品牌胜出者,就多是市场强者。因为品牌本身就包含有名气和质量的双重承诺。
而这种品牌的力量,在当前反商业贿赂的凝重氛围中,显得愈发的突出。有内部消息说,自今年3月反商业贿赂活动开展以来,在各大医院仍能畅销的药品就是一些大品牌。为什么?原来医生们为撇清回扣嫌疑,在临床处方时,流传这样几个原则:尽量不开高价药,尽量不开大处方。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开不出名的药。
逆境方显英雄。这不,在医药营销最困难的时候,品牌药的优势显露无疑,并且可以肯定,在将来的医院推广中,品牌的力量将更加无穷。这里本人再透露一个消息:从明年起,广东在实行挂网竞价同时,还将有一个新制度:医生开处方只能用通用名,至于同一种名下具体用哪一种药,则由患者自己在交费时决定。患者咋定?还不是想着哪一个牌子更响?!
姑且不论为避嫌疑,逼着医生将用药的决定权也交给患者的制度是否合理,单这一极端的例子,也足以说明,药品品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是多么重要!(汪令来)(2006.08.09)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