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对中国百姓如何摆脱“十年脱贫,一病返贫”的困境,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如何彻底根治愈演愈烈的药品降价猫腻把戏,普通民众更寄望政府尽快出台应对良策。
央视记者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8月底,发改委宣布再次降低99种药的价格,可这些降价药不是一夜“蒸发”,就是改头换面,结果价格“不降反升”,涨幅最大的达十几倍。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盐酸二甲双胍,上次降价后为1.6元,但包装一换,同药同剂量,反卖到每盒28元。阿齐霉素胶囊降价后每盒18元,改成片装又以36.5元重现江湖。药品降价看似幅度不小,可民众实际得益不大,10年来19次药品降价,前18次百姓每年药物消费支出金额平均只减少了2.5元。
每有药品降价令发出,就马上出现药店停售、药厂停供,乃至变相涨价的局面,其根源就在“医药不分家”。既然医院靠卖药增加收入,就必然使医院与药厂形成价格同盟,而药品流通环节中的巨大利益链条,则是“以药养医”的必然产物。以行政手段下令降价可收一时之效,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药价虚高的情况,只有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彻底打破医院药房绝对占据药品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让市场来决定药价,才能使百姓免受“看病贵”之苦。
月初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已经给出了医改五年时间表,“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能否就此改变?这回该动真格了。 (2006.09.18)
(来源:文汇报 诸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