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损害,致使抗利尿激素(ADH)缺乏,肾脏浓缩功能障碍引起以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群。
【病因】
1原发性(或特发性)多数患者原因不明,可能为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萎缩。
2继发性下丘脑、鞍区或垂体肿瘤,颅脑创伤或手术,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血管病变,全身性疾患(如白血病、淋巴瘤、结节病等)。
【诊断要点】
1起病为渐进性,也可较急,表现为烦渴、多尿、喜冷饮。每日尿量可达5~10L。
2当饮水不足时,可引起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汗及唾液少,口干,便秘。严重脱水可出现谵妄、精神失常,甚至休克。
3尿比重常<1006,尿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4肾功能检查无异常。
5禁水试验结果,尿崩症者尿量仍很多,但尿比重不升;精神性多尿者,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上升达1016以上。
6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鞍区摄片、CT或气脑造影等。
【治疗】
1口服药物适用于部分尿崩症患者,可选用:
(1)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50mg,每日3次。同时注意补充钾盐。
(2)氯磺丙脲:125~250mg,每日1次。
(3)氯贝丁酯(安妥明):0.25~0.5g,每日3~4次。
(4)卡马西平(酰胺咪嗪):400~800mg/d,分2~3次口服。
2替代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1)去氨加压素,鼻腔喷雾,每次5~10μg,疗效可维持10~12小时,每日2次。
(2)垂体后叶素水剂,5~10U,皮下注射,4~8小时1次。
(3)垂体后叶粉剂(尿崩停)30~40mg/次,鼻腔吸入,疗效可维持6~8小时。
(4)鞣酸加压素油剂(长效尿崩停)0.2~0.5ml,深部肌内注射,疗效可维持2~5天。 (2006.09.11)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 2008.10.06
- 2007.06.13
- 2006.07.06
- 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