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女孩多见,早期诊断,彻底治疗,防治复发极为重要。
【病因】
1病原体多数为细菌、真菌和支原体,病毒较少见。细菌多数为肠道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80%以上,其次为克雷伯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2易致病因素包括病原体的毒力、泌尿道防御功能的缺陷及解剖结构的异常。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1)新生儿期:发热、呕吐、腹泻、烦躁或嗜睡,体重不增,发灰或发白,少数严重者可有惊厥或黄疸。50%患儿合并菌血症。
(2)婴幼儿期: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生长发育迟缓、尿臭、嗜睡、惊厥等,部分小儿有排尿中断、排尿啼哭或夜间遗尿。
(3)儿童期:尿频、尿急、尿痛、腹或腰痛,可有发热、尿臭和夜间遗尿。
2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特点,再结合下列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与肾结核、出血性膀胱炎、白天尿频综合征相鉴别。
(1)尿常规检查:离心尿白细胞≥5个/HP,或白细胞成堆,或白细胞管型。
(2)尿培养及菌落计数,细菌数>105/ml,有确诊意义,如婴幼儿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尤其是细菌数>103/ml更有诊断意义。
(3)尿涂片检查:一滴新鲜尿涂片染色,油镜每视野见到1个以上细菌提示培养计数>105/ml,有诊断意义。
(4)影像学检查:观察有无泌尿系畸形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治疗】
1一般治疗鼓励饮食,并注意清洁外阴。
2抗菌药物
(1)轻型和下尿路感染:在进行尿培养后,首选复方磺胺甲唑(SMZco),按(SMZ 50mg/kg,TMP 10mg/kg)计算,分次口服,连用7~10天;或者用呋喃妥因,每日8~10mg/kg,分3~4次口服,连用7~10天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
(2)上尿路感染,在做尿培养后,即予两种抗菌药物,新生儿及婴儿用氨苄西林75~100mg/(kg·d),分4次静注,加庆大霉素5mg/(kg·d),分两次静注,连用10~14天;1岁以后,可用氨苄西林100~200mg/(kg·d),分3次静注,或头孢氨噻肟钠100~200mg/(kg·d),分3次静注,或头孢曲松钠,每日50~75mg/kg,分2次肌注或静注,加用庆大霉素,共用10~14天。并根据尿细菌培养观察疗效,如无效则根据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3)复发治疗:做尿培养后给予上述治疗1个疗程,然后用复方磺胺甲唑,按5~10mg/kg计算,每晚睡前顿服,连用4~6个月,同时去除诱因。(2006.09.05)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