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常见用药 > 常见用药 > 外科用药 > 正文
颅脑损伤
www.yongyao.net  2006-9-8 9:13:45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颅脑损伤多由各种交通、工矿事故、自然灾害、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打击所致。是常见的头颅和脑组织的创伤,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而居第2位,占全身损伤的10%20%,但其伤死率却居各类损伤之首。它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三种。三者既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伤因】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击打头部或头部撞击所致。为头皮闭合伤。由于受损程度和方式不同可形成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或骨膜下血肿

 

【诊断要点】

 

患者头皮无伤口,头皮下可触及一肿块,中央柔软,有波动感。边缘隆起,加压后隆起可消失。皮下血肿体积一般较小。帽状腱膜下血肿较大,甚至可蔓延至全头部,如果是小儿或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治疗】

 

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可防止血肿扩大。血肿多可自行吸收,不作特殊处理。一般不主张穿刺抽吸,以免感染。小的头皮血肿,12周即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46周方可吸收。

 

【预防】

 

日常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防护,建筑工人,摩托驾驶员等均应佩戴安全帽,避免头部受伤。

 

2头皮裂伤

 

【伤因】

 

头皮裂伤多由锐器或钝器打击所致,伤及头皮各层。

 

【诊断要点】

 

头皮有裂口,边缘不整齐,有外出血。因头皮血管丰富,故出血颇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治疗】

 

现场可压迫止血。就医后应立即清创缝合。因头皮血供丰富,伤后24小时之内均可缝合。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帽状腱膜破裂伤发生感染时,不仅能引起颅骨外板坏死,而且还可引起颅内感染,招致严重后果。

 

3头皮撕脱

 

【伤因】

 

多由于发辫受机械暴力牵扯,使大块头皮连同帽状腱膜一起撕脱。

 

【诊断要点】

 

可见患者有大块头皮撕脱或完全脱离,大出血,剧烈疼痛。患者可因出血和疼痛出现休克。

 

【治疗】

 

首先压迫止血。若撕脱的头皮还有部分连接,应立即做清创缝合术,若完全撕脱,则应施行植皮术。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

 

凡有长辫的机械操作者,操作前应将长辫盘起并戴上帽子,防止长辫卷入旋转的机器中。大片头皮撕离虽可植皮,但植皮后很难有头发生长。

 

(二)颅骨损伤

 

1颅盖骨折

 

【伤因】

 

颅盖部受暴力直接冲击即可发生颅盖骨折。

 

【诊断要点】

 

因发生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形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

 

发生颅盖骨折时,骨折局部头皮肿胀、疼痛。线形骨折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伴发的脑损伤症状。成人凹陷骨折多为粉碎骨折,因骨片塌陷入颅,可引起癫发作。婴幼儿凹陷骨折呈乒乓球凹陷样骨折。X线摄片、CT检查可确诊。

 

【治疗】

 

线形骨折本身不须特殊处理,如合并有脑损伤,则按脑损伤治疗原则处理。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如引起脑的局部性挫伤和压迫,应立即施行手术整复或取出碎骨片。

 

2颅底骨折

 

【伤因】

 

当暴力直接作用于颅盖造成颅盖骨折并延伸至颅底时,即引起颅底骨折。

 

【诊断要点】

 

颅底骨折因其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

 

1)颅前窝骨折:鼻腔流血及流脑脊液,眼眶周围皮下淤血即熊猫眼征,球结膜下出血,嗅觉和视力减退或消失。

 

2)颅中窝骨折:外耳孔流血及流脑脊液,颞部肿胀,耳后乳突皮下出血及压痛、面瘫、耳鸣、耳聋。

 

3)颅后窝骨折:乳突后及耳后皮下淤血、肿胀、压痛,枕下部肿胀、淤血。少数有咽后壁出血或血肿。偶有发声、吞咽障碍或舌瘫。

 

颅底骨折的诊断与定位,主要依据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通过脑脊液检查、X线摄片及CT扫描则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

 

颅底骨折本身无特别治疗。对脑脊液漏切忌堵塞、冲洗或滴药。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同时应用抗生素。如超过1个月仍不愈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颅底骨折的预后视其损伤的程度及其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情况。如颅中窝骨折伤及颈内动脉,则可引起大量血液自鼻腔喷射而出。如不迅速处理,结扎颈部动脉,伤员常很快死亡。颅

 

后窝骨折如伤及延髓,严重时伤后立即出现深度昏迷、四肢弛缓、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三)脑震荡

 

【病因】

 

脑震荡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主要症状是头部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神智不清或完全昏迷,常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此时常伴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脉搏及呼吸变慢等症状。清醒后有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受伤及伤前一段时间的情景。此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畏光、耳鸣、失眠、心悸、怕振动、怕吵闹、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CT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依据患者头部受伤史及上述症状,特别是有短暂的昏迷,而生命体征又无明显改变者,即可诊断本病。

 

【治疗】

 

一般采用综合措施。保持安静,卧床12周,减少对患者不良刺激,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谷维素、吡拉西坦(脑复康)、脑乐静等,亦可对症应用镇痛、镇静、安眠药。症状缓解后,可指导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预后】

 

脑震荡预后良好。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大都能自行减轻和消失。

 

(四)颅内血肿

 

【伤因】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出血,大量血液积聚成为血肿而造成脑的压迫症即是外伤性颅内血肿。按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中以硬脑膜下血肿最为多见,约占50%60%

 

暴力打击头部后,破裂的小动脉出血形成的血肿,位于硬脑膜下腔者即为硬脑膜下血肿。多见于后枕部或顶枕部受力的对冲伤。

 

【诊断要点】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伤后即昏迷,并逐渐加深,无明显的中间清醒期。颅内压明显增高,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或不规则。并有神经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等。脑疝发生快,致使两侧瞳孔散大。可在12小时内出现去脑僵直,喘息样或呈潮式呼吸等症状。

 

结合头部外伤史、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及CT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

 

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往往需要紧急开颅手术。去骨瓣减压、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术前术后均应采用脱水疗法,常用脱水剂有20%甘露醇、呋塞米及清蛋白等。激素的应用以早期、短期使用为宜,常用地塞米松、ACTH等。对烦躁高热者,可用镇静剂或人工冬眠并用物理降温,还可应用止血剂、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

 

【预后】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发展快,如能尽早手术,减低颅内压,则患者有望好转。但一旦脑疝形成,则预后不良,患者多因呼吸骤停而死亡。(2006.09.01)

 

                                来源:《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