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一家大型平价药房负责人在采购中发现,9年来降价的药品80%都已销声匿迹。今年8月刚刚降价的药品中,也已有20%的降价药品全部断货。而此前在2004年降价的24种抗感染药中,也有50%已不见踪影。
干脆制定《药品价格法》吧
药价连降19次而无明显效果,甚至“越降越高”,是价格主管部门无能,还是药企太狡猾呢?难道真是撼山易,撼药价难吗?药价“降”得患者连阿司匹林也吃不起了。
真让笔者怀疑,有关部门其实根本就没有把药价降下来的决心。每一次的降价,都在培养药企的反降价能力,都在促使药价的变相上涨。如此下去,老百姓吃便宜药的希望真是越来越渺茫了。与其这样“屡降屡败”,还不如干脆制定一部《药品价格法》,强令药企恢复降价药的生产,违法企业一律关闭无赦,其法人代表永不准再入药品生产销售行业。不用重典,怎能治得了药价虚高的乱象?
河南原阳娄献忠发展民间力量制约“高价药”
其实在用行政手段治理高价药的同时,发动民间力量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手段。比如曾被媒体报道过的由某些医生“地下”组成的职业医生监督团体,他们向患者收费,但可以帮助患者在求医过程中避免被乱开高价药。对类似的组织,舆论评价并不高,但它们也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能不能出现名正言顺的医生监督组织,培育和发展以合理收费为基础的医师督察队伍?能不能在继续扩大医保范围的过程中,培育商业性医保机构,以机构身份就医疗过程、药物使用等方面同医院医生谈判?只有公权主体与私权主体合力而为,才可以改变一种明显的“恶”环境!
北京海淀雨闻青多管齐下才能遏制暴利
我认为药品管理部门首先要派出专门人员“常驻管理”,及时了解信息,研究对策,不能让制药厂一切从暴利出发;其次加大对新药品开发的管理;还有就是取消中间环节的操作。医药代表是药品涨价的又一“罪魁祸首”,不少代表吃医院和制药厂的巨额回扣,演绎着各种医药和医疗腐败,甚至操纵着整个医药市场;最后是价格体系的建立和监管,凡在医药管理部门严格管理下的药品才可流通,价格广泛对外公布,包括网络公布。药品变脸发出威胁,药品及物价管理部门如何“变”,眼下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集民众智慧及经验借鉴融入管理,药品的“变脸”就不会“吓人”了。
安徽凤台童克振“降价药”是如何消失的?
在笔者看来,廉价药之所以会消失,全是一个“利”字在作怪。医院的医生为了多拿回扣,故意少用或不用价廉利薄的药品,而改用其他价高利多的药品。这样,青霉素们就被从医院的药柜上挤了下来。利润本来就薄,销量又锐减,中间商也不乐意了,他们便对这类药“另眼相待”,甚至与医院联手,进行“撤柜”。而这些“压力”最后全转到了药品生产厂家身上,为了牟取暴利,他们绞尽脑汁,利用我国新药申报及药品成本核算机制的缺失,昧着良心不断推出假新药、高价药投入市场。利欲之下,廉价药踪影难觅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6.10.11)
来源: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