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价药因亏本遭遇退市风险
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和过低的定价,让市场上诸多廉价药徘徊在退市边缘。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上海市物价局和三大制药行业协会正在牵头上海42个由政府定价的廉价常用药品生产企业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报告,呼吁适当调整价格
42个品种的药品涉及近30个上海生产企业,其中不少是知名企业,而目前,这些品种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一位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42个品种包括38种西药、4种中药,全都为目前医院中普遍使用且疗效比较突出的药品,很多还是治疗领域的首选药物。
“调价当然不是随便什么药品都可以的,我们对筛选出的这42种药品作了严格的数据调查统计,其中包括原料成本,财务、销售等工厂成本、出厂价和零售价,结果显示,所有药品的成本价均大于出厂价,也就是说企业生产都是亏本的。”该人士说。
这42个药品目前的零售价格基本都在10元以下,有些100粒装的药品价格甚至只有2元左右。
而原材料、包装、电力等各方面成本上涨,让企业无法承受亏损压力,许多企业已经做出停止生产的准备。
11月初,一份要求适当调价的报告上报了发改委,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发改委原则上已经同意对价格做出适当调整。“我们呼吁调价的原则是希望能维持企业的生产,保证市场上药品的供应。而即便调价后,这些药的价格也只在10元左右。”
一位参与此次调价呼吁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药品价格的整体趋势是不断下调,而在这一前提下谈论上调价格,难免会引起患者的不理解甚至不满。
“价格最终能不能调,还没有最后确定,这时候如果遇到患者投诉等事件,那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该企业人士无奈地说。
然而,廉价好药的退市的确已经愈演愈烈,前不久,上海就发生了一名儿童多方寻找救命药“复方磺胺甲刲唑注射针剂”的事件,而这个价格只有两元多一支的药品,因为价格低廉企业无利可图,厂家已经停止生产。另外,诸如“环磷酰胺”、“长效青霉素”等一系列便宜的好药也正在从市场上消失。
而另一方面,由于廉价药品断货,使得医院方面更多地选择同类型的高价药品或者有利可图的药品,于是,虽然药价一降再降,但患者支出的药费却并未见减少,结果却是廉价常用好药越来越少。 (2006-11-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