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南汇区的一个村发生了一桩令人咋舌的事:村里一次免费体检后,全村百余名老人被告知“患了糖尿病”。老人们慌了,纷纷去医院复查,结果只有近十人“血糖偏高”,其余人都很正常。
百名老人的“糖尿病”,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让老人们很是纳闷:“为什么免费检查时说我们有病,花了钱复查后,又都没病了呢?以后谁还相信免费体检呢?”事后,负责体检的当地镇卫生院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是工作人员把“血糖偏高”写成了“糖尿病”,卫生院已派人登门道歉,还将向前来复检血糖指标的老人们退返检查费,希望能取得他们的谅解。
百位“免费体检”的老人“患了糖尿病”,最终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但由此透露出来的医疗保健行业存在的诸多“病征”,却令人忧虑。
免费义诊之类的善举,是一个让人欣慰的优良传统,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义务咨询”“免费检查、义诊”,已成了某些医疗保健单位表达醉翁之意的作秀用语。百姓面对的“义务”“免费”等“美意”,竟成了诱人上当、糊弄患者的陷阱。
那些真真假假的白大褂,那些有名无名的专家,或坐堂,或设摊,或下社区街巷,大多无非是问问情况、量量血压等简单检查。其真正目的,却往往是紧接着的一句“诊断”——“看来你得了某某病了,得吃某某保健品啊!”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小百姓,只好乖乖掏钱去复查、去买药或保健产品。所谓的“免费检查”,变成虚晃一枪、请君入瓮的幌子,“免费”成了诱饵,“义诊”也就无“义”可言。)“义”字摇身一变而为“利”,正是一些健康人没病得病的“病因”所在。一些地方,每逢“健康周”“健康日”等等,各种各样的医疗保健咨询活动甚为红火,一些“赶场”的“专家”夸大其词甚至编造疾病,替某些药品和保健品当起了推销员,往往卖什么产品就说什么病如何如何严重,使得“健康日”异化成了“编病日”“推销日”。那些患了“病”的“免费义诊”,已然成了当前社会上一些医保“病征”的病源。
“免费义诊”成了昧心强掏百姓腰包的勾当,敲响了医疗保健行业监管的一记警钟。各地的管理部门绝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免费体检、义诊”之类的活动来一番检查,对“赶场医生”要遏止,对“编病骗钱”要查处,让那些搞不义之举的单位和个人自吞恶果。(2006.11.03)
来源:新华社
- 2010.03.15
- 2010.03.24
- 2010.03.22
-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