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3000多种降价药停产 换名“重生”高价上市
www.yongyao.net  2007-2-12 9:26:0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年末岁首,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中发现,表上70%药品早已无人生产。这些全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

 

这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凸显出当前我国药品降价死怪现象:药品降价——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高价再上市——药品降价变成了涨价!

 

这份《百姓缺药登记表》表明,老百姓需要的都是些老药品,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酵母片等,其中大多为政府明令降价的药品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于是药房决定成立一个老药柜台,以满足百姓吃普通药的愿望。

 

可是药房到市场采购后发现,70%老药特别是降价药早已没有了货源,老药柜台一问世就处于难以为继的窘境。

 

据这家在杭州较有影响的平价药房介绍,开业3年来共采购药品2万多种,目前只剩下9000多种在正常经营,其中有3000多种药因降价而不见踪影,阿莫西林等常用抗菌素都进不到货。

 

药房总经理陈金良认为这是药品代理商在作祟:调低价格降低了代理商的利润空间,而每个药企都有许多个代理商,他们的惯用手法是停止供货药品重生:随着降价药消失,一夜之间又生出了很多新药,如已经不常见的普通红霉素药品,重生后市场上有47种名称,价格是普通红霉素的10倍,其实它们的区别就是添加剂不同,但只要换了名,仍能得到新药批准,每一次降价给百姓带来的利益都被代理商们迅速消化。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赵博文说:1997年到2006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降价金额近400亿元,其降价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但这么大力度的降价,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疑难病症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学铭说,不论哪种药,只要一宣布降价,不久就会在市场上消失。

 

赵博文分析说,当前我国有6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领域已经处于一种完全的市场竞争状态;但在消费环节,85%的药品仍然被医疗机构所掌控,医疗单位既是买方市场的支配主体,又是卖方市场的支配主体。上游的市场竞争和下游的垄断经营存在冲突,垄断经营就像个过滤器,过滤掉了充分市场竞争给百姓所带来的好处。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飞虎教授说:药品价格越低,越是卖不出去,这是因为老百姓对于药品的消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由于有回扣、利润诱惑,医生自然开那些利润高的药品,价格低、利润小的药品也就很少能为百姓使用。代理商和医疗机构不进降价药、低价药,药品生产企业也就只好停止生产。

 

他说,如用于增加免疫功能的胸腺肽注射液,进口的700元一瓶,合资生产的200元一瓶,国产的五六元钱一瓶,药效基本一样,但由于医院用国产药只有几角钱的利润,所以基本不进货,长此以往,国产的胸腺肽注射液就将被淘汰。

 

近年来,我国每年几乎都要批准1万多种新药。陈飞虎说:一种新药的申报资料至少要1米多高,审批人员不可能在一年内看完这么多的资料,目前所谓的新药并不是新研发的药,而是老药换了身新衣服。

 

浙江和安徽的一些基层药监部门干部说,老药新药的背后,实质是老药新价。比如一种名为巴米尔泡腾片的药品,其实就是阿司匹林改的,但价格却从几分钱一片变到了1块钱一片,老药”“新药一字之差,价格却相差几十倍。  2007-2-11

 

                                                                                        来源:中青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