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老年学者的关注。据了解,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万-8000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年龄是患骨质疏松症主因
北京天坛医院骨科副主任王宝副主任医师告诉本报记者,年龄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骨重建处于负平衡,使骨中的钙质不断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此以外,研究表明,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等,也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危害大
王主任告诉本报记者,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可引起全身骨痛。另外,身高缩短、驼背也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而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在临床上主要发生在富含松质骨的区域,主要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由于骨折后必须要卧床,故容易发生肺炎、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心脑血管异常。有资料表明,20%的病人在发病第一年内死亡,25%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多项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
王主任说,人在35岁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很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35岁以后,骨丢失将逐渐大于骨形成,体内含钙量将逐年减少。如果在35岁以前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的钙,可以为中年后减缓骨量丢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础。储存钙的有效手段是均衡饮食,在饮食中持续补充钙质,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
另外,经常晒太阳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及绝经后妇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晒太阳时,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人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广大中老年朋友还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应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剌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步行可以增加对骨骼的刺激,促使骨骼的形成。除步行外,像太极拳、气功、瑜珈等,也非常实用。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营养状态、免疫状况、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等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消费网
- 2009.06.30
- 2007.09.29
- 2007.09.10
- 200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