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免疫规划进入新时代
www.yongyao.net  2007-4-26 13:12:3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4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投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促进和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免疫规划工作开始步入新时代。

 

计划免疫跨入免疫规划  

 

云南泸西的小笼桥村,是一个在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寨。过去,这里连车都不通,更不用说打预防针了。而从去年开始,县里的疫苗接种车几乎每个月都来一趟,小笼桥村的孩子同样可以免费接种疫苗。更让人高兴的是,当地孩子的免疫接种证上今年又新增了预防流脑和乙脑两种免费疫苗。

 

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已有20多年的历史,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计划免疫的提法。这两年,免疫规划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据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专家介绍,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全球开展扩大免疫规划,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提高接种率,扩大免疫接种的人群;二是要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使用疫苗种类。

 

为适应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发展需求,并与国际接轨,我国引入了免疫规划的概念。2004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200561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保障机制;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职责,规范了疫苗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为更好实施条例,卫生、药监、教育等部门还配套下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规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等文件。

 

在财政保障政策方面,据卫生部疾控局有关官员介绍,地方政府根据中央制定的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方案,制定了免疫规划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省级财政、卫生部门下发了经费分配、使用管理等文件,同时制定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所需经费和冷链费用的补助政策。各级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制定了财政负担免疫规划项目经费范围、标准的政策。其中,所有省级财政对购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予以保障。

 

适龄儿童平均疫苗经费16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投入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省区,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预防接种费用给予专项补助。2004年度补助1.12亿元,2005年度比2004年度增长了1.04亿元,2006年度比2005年度又增长了0.58亿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对国家免疫规划5种疫苗15针(剂)次进行补助,其中对国家扶贫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儿童按照2/次的标准补助,其他县的适龄儿童按照1/次的标准补助。据统计,2005年全国省级财政提供免疫规划经费超过3.7亿元。

 

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疫苗经费每省平均为772万元,每名适龄儿童平均疫苗经费16.03元。其中,北京市将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腮腺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每名适龄儿童平均疫苗经费达105.41元。

 

流动儿童享有同等免疫服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众多,两年前该区实行为流动儿童现场建卡的管理方法,一旦发现适龄儿童,马上穷追不舍。该区规定,流动儿童预防保健是乡村医生的主要工作,对工作不合格的乡医一票否决,不予年检。这套被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为粘胶水的管理模式,使该区10个月以上儿童的五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5%。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广东、四川等25个省市出台了保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应政策,正在建设中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使上述公平政策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这个系统将为每个儿童建立免疫服务电子档案,建立分级管理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接种信息动态统计、监测、分析,系统收集和评价接种情况;逐步实现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联网与异地信息共享。根据卫生部要求,东、中、西部省区将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底前实现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

 

此外,依法建立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是保证漏种儿童得到补种、提高儿童免疫水平的关键环节。20069月,各地在新学年开始之际,开展了大规模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其中,28个省级卫生、教育部门联合下发了查验接种证实施方案,25个省84.5%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了查验工作。(作者:孟庆普)

 

                                                    来源:健康报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