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已走过七个年头,但人们似乎并未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实惠,相反,“看病贵”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昨天《中国医药报》主办的“中国药品流通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等四协会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对药品招标采购进行了“炮轰”。
药品招标采购于法无据
时至今日,药品招标采购已通行全国,其覆盖范围遍及全国90%的县级以上医院,全国医院用药又有90%来自招标采购。在昨天的论坛上,药品招标采购的合法性却受到质疑。“招投标法规定了几种必须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药品不在其中。”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称,药品招标采购找不到任何法律、条例和部门规章作为其存在的依据。
“追溯药品招标采购的源头,起因是某部门1999年提交的一份报告,说医药‘流通秩序混乱,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贵’,领导批示‘先进行严格的规范试点’。事实是没有经过试点,招标采购就全面推开了。”王锦霞说。
招标中介坐收千万元手续费
为进行药品招标采购,各地都成立了“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之类的中介机构。企业要参加药品招标,需向这些中介支付各种费用。据某企业负责人介绍,通常每个品规要交30元报名费,如果中标,每个品规又要交300元中标费,此外还有标书费、保证金等。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仅北京医药企业一年付给中介的招标费用就达到4800万元。今年某地举办一次药品挂网采购,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就达1200万元;另一个地方举办药品采购,800家投标企业每家都要支付3万元入网费,仅此一项,中介就坐收2400万元。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表示,“招标工作繁复,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单次门诊费用三年上涨19%
药品实行招标采购结果如何?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拿出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我国门诊病人单次看病费用是55.2元,2003年增加到59.2元,到了2004年和2005年,这一数字分别为61.8元和66元,三年上涨了19%。如果按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每年23亿人次入院看病计算,2005年全国门诊病人看病比2002年多掏了248.4亿元。“药品招标浪费资源,助长腐败,伤害群众利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直言,“现行招标政策该废则废!”
就如何缓解目前存在的看病贵问题,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周燕建议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重新定位药品招标采购:“目前的药品招标存在主体错位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为药品买单,谁就应该成为药品招标的主体。病患者权益的代表不是医院,而应该是医保机构和政府采购部门。”于明德则表示,“以药养医”是诸弊之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要么是剥离医院的门诊药房,实现医、药分开;要么不剥离门诊药房,对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记者王刘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