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处方管理办法”施行已经一个月了。其中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医院购进的同类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二是医生开处方要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通用名称。
记者从北京多家医院获悉,新处方给医生、患者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医生称,这一个月来,工作就如同打仗;患者称,医生开的药都看不懂。看不懂。
自“新处方管理办法”施行后,患者的抱怨很多,医院的投诉量也有所增加,如开药时间长、药名看不懂等。
问题1
通用药品名怎么看不懂?
“这个‘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是什么呀,医生是不是给我开错药了?”“我要开的是芬必得,干吗写这个呀。”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的一本患者意见记录本中看到,看不懂医生所开处方药单的患者投诉从5月1日起明显增多了。
“这就是新规定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据介绍,由于新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生开处方要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通用名称。也就是说,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药品名,如治疗感冒的白加黑、泰诺、百服宁、康泰克、扑热息痛等,现在在医生开的处方单子上都得写成“对乙酰氨基酚”。
“对于老百姓来说,肯定是不懂对乙酰氨基酚是什么了,所以就以为是医生开错药。”一位患者表示。
问题2
常用药低价药为何没有?
“为什么我们熟悉的,或是价格比较便宜的药品,现在买不到了呢?”一患者在取药处念叨着。
记者获悉,新处方管理办法所带来的另一重要改变,就是规定医院购进的同类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也就是“一品两规”。由于以前同一通用名的每种药品大约有三四种,有的医院甚至有的药品能达到十多种,但现在只能采购两种。
“医院都将药品种类进行大幅度的删减。”朝阳区一家医院在新规定正式施行前就开始做工作,将医院的所有采购系统进行归纳,召开各个科室专家会议,听取医生意见,保留的两种药品都会选择一种是进口的,一种是国产的,特别是国产的药品,一般选择是临床使用率比较高的,价钱中等的。
问题3
医生也会写错药品名称?
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单,王女士已经在北京安贞医院的门诊室和药房、划价处来回跑两遍了。看完诊断后,王女士就拿着处方单去划价取药,好不容易排到了自己,却被告知:医生开的药品名不对,在电脑系统中找不到这种药。
随即,药房给王女士开了张单子,让她重新去找医生开。王女士只能又回到诊室。再经过仔细的查阅后,医生发现是自己写错了一个字。重新开完单子后,王女士又来到了取药处。经过漫长的排队后,才拿到了药。
王女士非常不理解,怎么医生开药还能写错名字呢?医生写的药,连药房都不知道是什么呢?“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改善啊?医院能不能在醒目的位置,把常用药名和通用名称都列上,让大家一目了然呢?”
问题4
患者用药安全如何保障?
“以往每个药品通用名下都有数十种药品,现在只剩下了两种。看似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都是针对某种疾病的同一作用的药品,药品的主要成分都相同。一些药品包含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但另一些辅助成分是不同的,而吃惯了一种药品的患者,可能恰好是那种药品的辅助成分对其有用,把药品的种类限制死了,对我们来说实在太不方便了。”患者刘先生对记者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办法实施后,医院只能给患者提供药品的信息,至于患者购买哪种药品要自己决定,大部分患者只能从价格上判断药品的效果,认为价格高的就是好药。“每个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简单地把选择权交给患者,如果患者选择了不适合的药品,服药后出现安全问题又由谁来负责?”
【信报追访】
“新处方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除了患者的抱怨外,医院、药店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呢?
医院:医生工作量已成倍增加
在采访中,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医院,发现几乎每个医院,每个医生的工作桌上,都放着一本厚厚的《基本药物通用名目录》。医生一边开处方一边不时翻开目录。
因为熟悉了对商品名的使用,而对于药品通用名,大部分的医生都要从头学起。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通用名,平时就更记不住了。而且和商品名只有三五个字相比,药品通用名一般都非常长,十来个字,甚至二三十个字都很正常。
北京安贞医院的陈医生就表示,过去开一张处方只用两分钟,现在却要四五分钟,遇到要查找的通用名,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北京各大医院的患者就诊量都比较多,所以开一张处方的时间加长了,而排队看病的病人数量并没有减少,所以医生的工作量都在成倍增加。
“这一个月,每天一上班就像打仗一样。”陈医生感慨道,“我们也想尽快熟悉这些药名,解决患者反映的取药要好几趟,费时间的问题。”
药店:药品销售量并没有变化
“医院的药品品种减少了,但药店却有几种甚至数十种,这样如果患者对药品信息不了解,就会选择拿着处方单子去药店买自己熟悉的药品。”新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一些医生担心处方单会不会流入药店,医院收入会不会减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医院的药房收入并没有下降,药店的销售量也没有因为医院处方外流而带来财富。
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向记者表示,“医院处方流向药店只是一个合理性推论而已。实际上,医院处方外流到连锁药店的现象不明显。”张玉宽表示,自《办法》出台之日起,德威治旗下的连锁药店就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对驻店执业药师、店长和质量管理人员等进行了政策宣传和必要的知识培训,但近半个月来,入店的处方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便利性是很大的制约因素,毕竟在药店买药不见得能一次购齐。另外,北京的医保人群比较大,对价格的因素不是很敏感。”
卫生局:拿“回扣”现象将减少
医生工作如同打仗,患者抱怨增加,但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医生会逐渐熟悉起每个药品的通用名,患者会适应和理解处方新模式,医生拿“回扣”的现象也将减少。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百姓看病贵与医生开大处方拿回扣有很大的嫌疑。同一种药往往有几十家、上百家药厂生产,相互间竞争激烈。比如通用名叫“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全国有数百家企业生产,每一个生产企业又给它起了个好听易记的名字:如罗氏芬、菌必治……令人眼花缭乱。每个商家为了利益最大化,都会派出医药代表“攻关”医生,医药代表到月底会统计每位医生开药量的多少给医生发“奖金”,造成患者买不到质优价廉之药,因此造成了“看病贵”。
限制药品种类,在处方单子上写药品通用名,医院将两种药品名告诉患者,让患者自行选择药品,这样医药代表就无法知道患者究竟选择的是哪种药,也就无法给医生“回扣”了。
【应对】
三大举措应对新处方
由于不断出现的医患矛盾纠纷事件,在新处方管理办法实行的这一个月来,北京的多家医院也都各自想尽办法,出台政策,来缓解这一“风波”。
优先卡减少患者排队
中日友好医院印制了几百张“优先卡”。“优先卡”发放于那些在取药时,遇到医生开错药名而
有了这张“优先卡”,患者就可以在第二次来取药时,不需要再排队。
提示卡连接药房、医生
在中日友好医院,遇到需要医生重新开处方的情况时,药房的工作人员就会给医生写张“提示卡”,告诉医生哪儿出错了,药房现在有什么药,然后由患者将提示卡带给医生。这样,医生就能明白出错的原因了。
抄写员帮医生抄处方
北京中医院的一名老中医专家对记者表示,自己写处方已经近40年了,书写习惯一时无法改正,很多患者都看不懂,“听说外地有医院专为医生配处方抄写员,我正想向医院建议,能否给我也配个抄写员呢。”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