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萨斯卡通皇家大学医院临床微生物学部门负责人JosephBlondeau博士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对新兴病原体进行思考:一是着眼于出现的以前并未被当作问题的感染性微生物,二是着眼于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在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已经成为问题的病原体。而正是后者引起了Blondeau的兴趣。
Blondeau建立了一个体外测试系统,评估一种病菌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该系统对突变抑制浓度(抑制高密度人群中耐药性最强的微生物生长的药物浓度)下限进行测定。这项新技术将可以提高在临床实验室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水平。他还将对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为开发新的抗生素服务。
被冷落的抗生素
不过,医药企业对开发新的抗生素药物有疑虑吗?
2003年,惠氏研究部门终止了其所有抗生素药物的研发。惠氏研究部门生物技术副总裁SteveProjans博士表示,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抗细菌感染药物,如果不是因为耐药性,不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因此,惠氏选择了从前期(发现)阶段业务中退出,不过仍然保留了后期(开发)阶段业务。这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吗?没能发现任何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的新抗生素药物,这是许多企业终止抗生素研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发现新的抗生素以后,开发的难度要比其他药物大得多。这是因为对这些药物上市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
有一些企业正在从事新抗生素研究。SRI即是其中之一,SRI是一家接受企业和政府机构委托开展业务的独立的研发企业,公司在开发抗感染性药物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抗疟药卤泛群(Halofantrine)是SRI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抗病毒药阿糖腺苷(AraA)也是SRI开发的。
不过眼下SRI从事的大量抗感染药物研究工作都是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委托下进行的,因为抗感染药物“钱”景不好,大型制药企业对该领域研发没有兴趣。这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和血吸虫病仅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这里的人群难以承担购药费用。尽管大型制药企业不情愿地与这些国家开展了合作,但在这些国家的盈利压力仍然是个问题。
如果开发不盈利药物没有亏损风险,制药企业是否会考虑转身回来呢?可能不会,这就是像SRI这样的合同研发组织以及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进入这一领域的理由。大多数这类公司从事这些药物的发现和开发,然后将其出售或者许可给大型医药公司或者大型生物技术公司。
“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风险化解,如果我们使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并解决所有生产问题,大型医药公司将会很乐意为我们生产销售产品。”SRI生物科学部门临床前开发负责人JonMirsalis说。这种模式如今为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所采用,它们使用政府资金,开发针对耐药性病菌的药物,并希望在药物通过I期临床研究后,将其出售给默沙东或辉瑞这样的公司。
过气的“明星”
很明显,大型医药公司和大型生物技术公司退出抗感染药物研发已不是新闻。Tufts大学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JaniceReichert博士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她表示,当政府为防范生物恐怖主义提供财政激励时,这类研究就会出现一段活跃状态。不过,因为委托给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业务,政府并没有做出任何购买承诺,企业感到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开发生物防御性药物却赚不到钱,因而并未采取实际行动。
一些非生物防御性药物的研发也半途而废。这些抗病原体药物的研究曾经轰动一时,后来却逐渐退去。SARS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一度成为非常重大的事件,不过后来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生物技术领域很少关注这一病毒,因为它在眼下不是问题。Reichert表示,如果你有一个10年的研发计划,你将不会为一种将来可能会消失的病菌研发新药。而像癌症这样的疾病将会长期存在,因此,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开发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当然,医药企业也有长期钟爱的抗感染药物领域,如抗HIV-1、乙肝病毒及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这些药物的市场非常稳定,也因此为大型医药企业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带来了开发新药的动力。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