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是“奄奄一息”的中小企业的复活灵丹。
在市场集中度日益增加的现实面前,中小型药企正在努力为今后的生存问题忙活着。
近几个月来,海南龙圣堂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谦几乎每个月都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上几个来回。“我在两个方案间犹豫不决,”周文谦向记者透露,最近一段时间龙圣堂同时接到国内多家大企业和有医药背景的资本方面递来的橄榄枝,“是加入大企业还是引进资本,真不好抉择,但把企业的平台做大则是早就想好的。”周文谦说。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从去年开始,医药产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剧变,进一步加速了医药企业的优胜劣汰。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未来走向产生了许多变数,来自国内外的大企业也没有放过这拨机会,努力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并购机会。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史万奎预言,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因为生存的担忧而加入寻求资本合作的行列。
“三无企业”危机加重
对于目前医药企业的生存状态,业内专家们曾经有过一个很精彩的描述:三分之一生生不息,三分之一无声无息(在做调整),还有三分之一奄奄一息(连生存都出现困难)。后面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就是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遭遇的第一个难题是资金缺乏。早在一年前,先后成功引进78家中小医药企业的浏阳生物园就传出有十几家企业因为资金缺乏,生产启动艰难而想卖掉企业的消息。这样的事情在各地医药产业基地都存在。
从去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了治理一药多名、招标改革、药品批文核查等一系列政策,以规范医药市场。这进一步加速了中小药企倒闭出局的步伐。记者近日在各种医药专业媒体发现,近期出现了大量待价出售的中小企业广告。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认为,中小企业出现这种趋势属于正常现象,那些在经营、产品、管理方面无特色、靠吃大锅饭的“三无企业”将首先被市场淘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会被市场淘汰。任何拥有特色的中小企业都可能产生核心能力,这样的企业无论是单独生存或者与别的企业联合都是抢手的。
特色企业成新宠
一位从事医药资本运作多年的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目前拥有特色产品的中小企业正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对象,国内有大量的资本在私下物色类似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纽带的资本运作将是今后医药市场的一个新趋势。
这方面的案例加快了上演的频率。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去年7月23日,江苏先声药业以2亿元的天价打败众多对手收购了烟台一家名为麦得津的小企业80%的股份,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一个名为“恩度”的全球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
近日,中国生物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从RimAsia Capital Partners L.P手中收购沈阳恩世制药有限公司及其他资产的行动。中国生物药业控股方面透露,与政府管理部门有关的所有必要的法律手续和审计程序已经完成,恩世的全部所有权已经被移交。在公布这次并购活动的目的时,生物控股重点强调了恩世药业富有特色的产品线。
史万奎分析,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或发展速度达不到预期时,调整资本结构是中小药企明智的选择。
医药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一大批中小医药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受到挑战和挤兑。当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发展预期,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保证时,最佳出路就是放弃部分或全部权利,调整资本结构。因此史万奎预测,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会有更多中小企业因为生存的担忧而加入寻求资本合作的行列。
于明德告诉记者,目前有大量的资金在医药行业周围涌动,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而言资金从来就不缺乏,房地产、证券行业以及国外的大量资本都在虎视眈眈盯着医药行业。只是这些资本现在看中的是收购企业的资产质量,尤其是未来的收益能力,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很可能就是这些企业的产品。
周文谦亦向记者透露,龙圣堂能引起国内外几家资本投资方的注意,是因为目前龙圣堂是国内拥有为数不多的准字号中药抗肿瘤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冲着我们的中药抗肿瘤产品清肺散结丸和抗癌平丸来的”。肿瘤用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产品线,一旦这些产品交给那些市场网络完善的大企业运作,都具有很大的潜力。
谁最吸引资本?
史万奎认为,最能够吸引资本眼球的小企业可能要具备以下部分因素:独家产权的好产品,特别是独家生产的中药品种;丰富的与市场适配度高的普药产品;企业家潜质的老板或团队;健全的或有特色的终端或渠道网络独特的赢利模式;良好的地理位置等。
史万奎分析,资本的动机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快进快出型。对企业投资后进行包装提升,企业经营表现出利好趋势时,通过资本市场或股权转让退出。这样的资本以风险投资较多,更加看中的是小企业有无可打造概念的差异化技术。有独家产品、产品市场潜力大、市场壁垒较小、产品技术领先的企业更受投资者欢迎。
二是想进不想出型。对企业投资后期望的是企业的长期成长,不太看中企业的短期回报。这样的资本以其他行业的资本期望建立医药产业者居多,更加看中企业的团队,尤其是企业的老板是否具备企业家潜质,其次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三是为实现原企业战略目标,进入医药行业是为了充实其竞争优势。这样的资本以大医药集团并购表现突出,看中的是小企业对原集团竞争战略中缺乏资源的补充。比如终端渠道网络健全,或与市场适配度高的品种多,或新药与投资方集团技术战略方向一致,或地理位置的价值等。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