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不到两个月,6月29日,54岁的无党派人士陈竺被正式任命为卫生部部长。在媒体纷纷聚焦于陈竺的无党派人士身份时,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已经摆在他的面前——如何尽快协调其他部门,拿出一个可行的医改方案。
对于这次卫生部换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认为,陈竺上任后率先面临医改科学决策的问题。
陈竺是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在他上任后的两天,与他联系到最多的即为“医改”。
刘国恩表示,陈竺上任后就面临中国卫生体制前所未有的大改革,而任何一场改革,都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在改变旧体制往新模式上转型的过程中,利益成本和机会分配都会重新调整。
“科学家参政的话,可能减少短期利益的考虑和部门利益的考虑、情绪化的考虑,而增加科学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程度。”刘国恩说,我国每出台一个政策或实施一个措施,都应进行科学的论证、试点,再找出更可行的、长期发展的方案,而不是出台一个基于短期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是最优的、不利于长期发展的措施。
当前医改方案迟迟未出台,很大原因仍为各部门间的利益分配很难达到共识,“当前形势下,他需要在民主程序上采取科学的手段、科学的作风,对可能要实施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投入、产出、分析,制定出一个真正利国利民的可持续性方案,而不是一个短期内平衡各部门利益的方案。”
刘国恩还表示出了对学者参政的期待,他认为,大家都希望学者在领导岗位上体现其该有的素质和优势,这就包括在卫生部的工作中体现出决策科学化,包括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讨论、形成、实施,应该比以前更科学、更严密,“他是很优秀的学者,我们都很期待他将卫生部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陈竺曾建言公共卫生服务新框架
陈竺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10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此前,陈竺曾在不同场合对中国卫生体制改革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非典”爆发后,陈竺曾强烈呼吁,要加大公共卫生研究及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和提供者三方关系的新框架。
而对于卫生体制改革,陈竺曾提出要进行5个系统工程的改革:个体医疗系统、群体公共卫生系统、卫生筹资系统、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执法监督系统和医学技术进步的生命科研系统。
陈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卫生工作,直接做好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和科研活动。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