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加,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卫生部昨天公布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称,这些威胁因素包括:
——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多,增加了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的机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流动人口已超过一亿;流动人口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基础性防病工作难以保证连续和稳定,容易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废气、废水、废渣、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的过度排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会引起生物体变异,产生新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范围不断拓展,人与自然界中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接触的频率及方式有所改变,一些原本在动物间传播的动物疫病开始向人间传播,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家禽、家畜饲养非常普遍,散养比例大,人和家禽、家畜接触密切,容易造成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基础卫生设施相对较差,不良卫生习惯尚难得到根本改变,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中国民族众多,生活方式不同,饮食习惯各异,部分地区的居民延续着食用野生动物、生食海产品或禽类的习惯。有些地区的居民,将猎捕野生动物作为经济来源,增加了接触野生动物的机会,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时间空间被放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致使国家之间和地域之间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更加广泛,增加了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的危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不断深入,甚至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在实验室合成新的致病微生物。然而,生物安全管理依然存在漏洞,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构成新的隐患。
——尽管人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科技手段,但对突发急性传染病认知程度仍非常有限,防控和救治的成本昂贵。
中国是受突发急性传染病影响较重的国家之一,二00三年的非典疫情,仅内地就报告SARS病例五千三百二十七例,其中死亡三百四十九人,国家统计局测算的经济损失高达九百三十三亿元人民币;自二00五年十月以来,内地已经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二十四例,其中死亡十五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