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4号令规定,《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从本月起全面实行,要求医药企业在10月1日起生产出厂的所有药品,其说明书和标签必须按新修订的规定制作。记者昨日从上海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上海从6月1日起已提前实施该项规定,沪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也已提前实施“换装”。记者昨日走访多家药店发现,这些药店内六七成药品已经实行“实名制”———药品除了商品名,还加注了通用名。业内人士指出,药品换新装有利于改善“一药多名”的泛滥状况。
“换装”为防“一药多名”泛滥
药品的名称一般分两种,即通用名和商品名。一种药品通常只有一个通用名,是国家药典规定的,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却有不同的商品名。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选购药品通常都只看其商品名,而对其通用名却知之甚少。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须标注通用名称,药品的商品名称不得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其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称更突出和显著,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二分之一。随着这一规定施行,药品开始大规模“换装”。
业内人士指出,药品换上新装更能有利于改善“一药多名”的泛滥状况。记者了解到,“一药多名”现象在上市药品中普遍存在。近几年仿制药大量上市,“一药多名”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抗生素、治心脑血管病等药物,一种药品有几十个商品名已不稀奇。比如头孢曲松钠可谓“子孙满堂”,有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康力舒等20多个商品名;而通用名为“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药物,竟有54个“同名兄弟”。
部分市民难适应药品“新装”
目前,多家药房里的许多药品都已经换了包装,包装上特别突出了药品的化学成分,淡化了药品的商品名。不少零售药店透露,药店里大多数药品已经换上新装,药店的验收部门也在加紧对药品包装进行把关。
昨天,记者在人民路上的益丰大药房看到,泰诺、必理通、感冒清、白加黑等等,这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商品名旁边都打上了统一的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与此同时,胃舒达、保胃健、卡玛特、保维坚,这些都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也打上了共同的名字“法莫替丁”。
不过面对药品新面孔,一些顾客感到一时难以适应。记者在沪上一些药店了解到,有的顾客对标示通用名的药品不接受,非要认原来的“面孔”。有的顾客将新旧包装一对比,发现字体变了,于是要求营业员提供并非假药的证据。还有的顾客受心理暗示影响,虽然买走了新包装药品,但总觉得药服下去和以前感觉不一样。为此,不少药店加强了药师服务,帮助老百姓选择经济合适的药品。
上海市食药监局药品注册处处长程国梁告诉记者,国家出台该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商品推销泛滥,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降低费用,消除公众用药隐患、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买药困惑这一问题的体现,有利于普通消费者了解药品成分,避免同一药品成分而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出现。《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推行后,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选购价格适当的药品。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