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9点30分,“中国科技第一展”———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大幕。上海20多家单位、近70个产品和项目参展,分成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能源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三大展示板块。这是上海首次在生物医药领域组团参展,48个已获临床批文或新药证书的国家级“一类新药”集体亮相。
在“省市高新技术成果展”300平方米的上海展区内,一面“上海新药研究成果多媒体墙”成为观众“望闻问切”的热点区域。墙上有五个姿态各异的绿色运动人影,分别代表着人体头颈、心肺、胃肠、肝肾、骨及关节等五大部位。触摸屏电脑被嵌入每一个“人体”中,观众只要用手指点击,声画信息就会出现,告诉治疗该部位的所有沪产国家级新药,好像身处一间数字化的自动配药房。
这48个“一类新药”中不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力作。新药“希普林”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它在中药“千层塔”活性成分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全新结构的衍生化合物,目前正在欧洲和国内同步展开临床试验,欧洲二期临床结果喜人,每日只需给药一次。用于治疗心绞痛、深静脉血栓等的“重组双功能水蛭素”,创新性地融入了抗凝活性最强的水蛭素,前期临床发现其具有抗凝、防栓双重作用,疗效明显优于野生型水蛭素。此外,基于新靶点的抗艾药物“尼非韦罗”可阻断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内的宿主细胞,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广谱性和抗耐药性,现正申请进入临床研究。
这批近5年来“厚积薄发”的新药,得益于上海18家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所构成的新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链。18家中心有半数为国家级中心,涵盖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开发、工艺设计优化等药物研发不同环节,每年为全国服务的数量都超过为本地服务的数量。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都前来参加本届高交会。
来源: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