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百姓期待已久的医改新政,将要开闸试水了———据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2008年将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选择部分地区,围绕改革重点内容开展试点,为在全国范围深化改革探索经验。
相较于此前在国内一些城市进行的有关医改的零星试点,此次医改试点将产生全局性的引领价值。这个磨砺了两年多的医改,其试点成功与否,将成为维系民生福祉的关键。试点成功,新医改面向全国覆盖,将会顺风顺水;试点失败,医改将不得不推倒重来,公众继续处于漫长的等待之中。
目前,在有关医改如何试点、在哪里试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争执不一,有建议分散试点的,也有希望整体推进的;有要求在一线城市试点的,也有希望放在经济困难地方的。这表明,医改的推行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希望与挑战并存。
医改试点能否成功,说到底,取决于相关方案是否足够科学与完善,取决于必需的辅助制度能否到位。在经过一波又一波的医改模式和争议后,中国医改理性地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即便如此,现在我们也只是知道,新医改有九套方案,而完整版的新医改方案面纱并未揭开。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担忧。
虽然卫生部透露了医改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加强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等等,为我们勾勒出医疗改革的公益化方向。但我们担心,这些代表着公众对医改诉求的内容,是否有相关的制度做保障?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在医疗服务的公益和市场之间,如何划出一条明晰的界定线,清除以药养医的沉疴痼疾?以往种种收支两条线被虚置的教训在医疗卫生领域如何不重演?此次医改如何解决好城乡二元体制格局的问题?政府投入能否获得制度支撑?而且,这些财政投入如何避免各级地方政府与部门的层层截留?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此外,此次医改一边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一边又强调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这二者是否会形成某种抵消?我们也不得而知。
既然医疗服务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存在的,那么,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诉求,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服务与补偿,应该成为医改的追求。而涉及民生的公共产品,百姓应该最有发言权。
因而,为了让医改这一涉及民生的系统性工程顺利推进,就必须要解决好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公平、均衡与效率等问题,确保其公益性,就必须诉诸于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弥合医改试点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而不能简单地寄望于自上而下的试点。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