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5年来,为亿万农民带去了福音,被称之为“德政工程”。但是这项新起步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亟须解决的问题。驻豫全国政协委员经过深入调研认为,新农合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保障资金的充足,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才能到位。
【面临问题】
高春芳委员、杨利霞委员综合多项调查结果和他们在基层的调研认为,新农合在运行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民的健康投资、互助共济和意外风险观念比较淡薄,对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二是实际补偿偏低使广大新农合对象受益偏小。三是由于人才匮乏,乡镇卫生院医疗能力薄弱。如,某省卫生厅一项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中本科生的比例只有0.89%,许多病在乡镇卫生院根本解决不了,必须要到大医院就诊,由此加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四是审批程序多、各地政策不统一,药品违规加价等成为新农合运行中的瓶颈问题。
【委员建议】
为使新农合这一德政工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越办越好,高春芳委员、杨利霞委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引导,强制实施。
高春芳委员说:“各级政府应当选择有效的宣传措施,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及参合率。”杨利霞委员认为,要改“自愿原则”为“强制原则”,明确政府的管理、财政投入责任,从而达到“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纳入城乡社会保障的“大盘子”。
高春芳委员说,社会保险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实行统一管理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也应该尽快统一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此基础上统一诊疗项目和报销比例,使广大城乡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医疗待遇,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他还建议引入商业保险运作模式,采取多投多保的方式,提高医疗补偿水平。
三、探索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杨利霞委员建议,从制度上解决基层卫生院人才匮乏、医疗力量薄弱的问题。具体做法是:省、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要结成固定业务关系,担负起业务指导的责任。县级成立总医院,对所辖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样,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动,既可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将大大减轻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数据背景】
截至2007年年底,河南省共有6102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0%。全国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救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来源: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