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气体(greenhouse gas ,GHG)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改变.城市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占到了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市中心是使用建筑内能源(1990年占到了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约20%)及交通运输能源(1990年占到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13%,到2020年预计会增加一倍以上)的重要地点。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需求引起了对其他地域的其他社会部门和生态服务系统的"转移"效应。譬如,农业部门不断加大力度为城市人口生产和运输衣食。1990年,农业部门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约占到了总量的18%,预计到2020年其排放量会增加约50%,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土资源退化。
目前,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态学足迹”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4~5倍.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增加及其他一些环境压力将主要来自贫穷国家的快速城市化及经济发展。
每个导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主要社会部门还与人群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譬如,能源生产(如采矿业的职业危害),烹饪燃料使用,取暖及空调设备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极端气候中的死亡)。发展中国家中排放温室效应气体造成气候改变的社会部门与城市健康的关系正日显重要。
发展中国家城市比较容易受到气候改变导致的一些健康威胁。城市热岛效应表明他们正受到日益频繁的酷暑热浪的严重影响。城市也易受到瞬时洪水的袭击,比如2005年7月在Mumbai所发生灾害就是其中一例。在许多热带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差,极易导致腹泻等水源性疾病及登革热等虫媒疾病.气温升高及多变的降水形式,使得这些问题变得愈加严重。某些情况下,城市还会间接受到气候变化所影响的“转移”生态服务系统的间接威胁,诸如农业生产部门及供水部门等,城市的运行必须依赖这些部门。
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城市政策的制定对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譬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规划,建筑法规等。但这与健康之间各种直接及间接的联系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在全球,城市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80万人死亡,交通事故每年导致约120万人死亡及190万人伤残。在发展中国家改善安全行走,骑车及公共交通的政策对人群健康有直接的益处,同时也能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政策不论对全球气候改变还是区域环境健康都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卫生部门要更多地参与到有关的政策制定中来,包括易感性评价及采取措施使气候改变的健康影响最小化;还要求作更多的系统评价,评估公共政策如何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能为人们带来的健康效益,以此“最好实践”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全体居民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职业与环境卫生司)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