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药企别只想认证 搞好创新是当务之急
www.yongyao.net  2008-4-25 15:41:15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继1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总结2007年全国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曝光去年违法案件后,2月1日,国家药监局又再次召开新闻例会,将2008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12大重点公之于众,并再次强调要规范提高药品标准,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这无疑告诉世人,2008年将是药品质量管理的“重典之年”,这便将企业GMP认证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并不因为其全称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监管企业药品质量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更因为2008年GMP认证在中国也经历着重重考验。”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说。

郭云沛介绍,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是在2003年GMP认证大限之前通过认证的。GMP证书的有效期是5年,所以到2008年,认证都要到期,到期之后需要重新认证。况且,1月1日,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已经开始实施,进一步提高了GMP认证的门槛,中国4500家握有GMP证书的药企迎来了更为严格的药品生产新标准,预计此轮标准的提高将使整个医药行业投入上百亿元资金。而这一重新洗牌,也会给很多医药企业贴上生死标签——一方面,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另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会相继出现,并将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引发医药行业巨大震荡。

“但无疑,企业进行GMP认证是必须的。”2007年,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就曾一再强调,在药品生产企业推行GMP认证是国际惯例,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它不仅提高了制药行业的准入标准,使整个制药企业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规范了药品的生产行为,使药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而业内众多专家也认为,此次实施的GMP新标准预示着行业规范管理正在深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会不断得以加强。

然而,GMP认证也的确出现过一些偏离,以致出现了“强的不显,小的不软”的现象。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对此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国家开始全面强制推行GMP认证时,监管层面其实决心很大,但实施能力和装备显然并没有做好最充足准备,致使一些质量管理上根本达不到GMP标准的制药企业混迹于达标企业之中,严重影响了国内医药行业的正常发展。而那些原该淘汰的小企业不想出局,拼死挣扎盲目加大投入成本,造成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于是,一些药企为尽快收回在GMP认证上所花成本,不惜采用一药多名,改包装、改剂型,造成了药价居高不下的恶性循环。

可见,新一轮GMP认证给企业带来的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关键是看如何操作。吴浈认为,既然有了质量标准,企业就应当严格执行;而政府则必须加大日常跟踪检查力度,不能说企业拿到证书就不闻不问了,对有问题的,一定要依法严肃追究。同时探索建立药品生产监督的长效机制,比如推进药品和医疗企业监管法规体系建设,修订《药典》,加快药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培养等,从而保护公众健康。“要知道,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我国医药行业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在创新技术能力和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如果一味将目光聚焦在GMP认证上,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扔在了并不急需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上,就只能造成巨大的产业和社会资源浪费。对企业无益,对百姓更是伤害。”李磊强调。

来源:康易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