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
马不停蹄赶往灾区
13日晚8点58分,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江苏医疗队领队、省卫生厅副厅长胡晓抒和省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副院长孔祥清。从与他们两位的零星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医疗队下午3点40分到达成都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安县和北川县的地震灾区。医疗队到达安县后,即无法前进:距安县仅20来公里的北川县,处于两座山之间,地震中已被两座山挤没了。而安县县城没水没电,晚上一片漆黑。到记者连线时,省人医医疗队已着手到绵阳第三医院开展医疗救援,其他几支医疗队也分赴当地几家医院。
消防战士:
出发时就已是战斗装束
“我们刚把物资卸下来,在机场待命,马上就要出发,还不清楚是去什么地方。”13日晚20:40,记者连线到下午赶赴成都的江苏消防部队赴川地震救援突击队宣传干事朱勇。他告诉记者,他们的专机4:50从南京起飞后,本来2小时多一点就能到达成都,但由于下大雨,飞机降落很困难,机场上什么都看不见。
“突击队里有江苏消防部队71名特勤消防队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救人!”队伍配备了最先进的现代化救援设备。紧急救援队员一律身穿橙色消防服,头戴配有小电筒的头盔,出发时就已经是战斗装束,以便立即投入救援。突击队里8条搜救犬是久经考验的“老队员”了,它们身着写有“江苏消防”字样的小马甲,随时准备投入救援。
地震专家:
我们带上了“电子眼”
“这里正在下大雨,非常大。”13日晚20时20分,记者打通邓民宪电话时,她刚刚到成都。
邓民宪是江苏省地震局的应急专家,这次作为江苏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成员飞赴四川灾区救援。邓民宪告诉记者,这次省地震局派出的8名专家分别从事灾害评估、地震科学考察和救援工程。下飞机后,他们将马上到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第一时间投入救灾抢险。
“不能只靠眼睛看,我们带了钢筋扫描仪、回弹仪、应力仪等先进的设备,只有这些‘电子眼’才能把建筑物内部的损坏程度看个清清楚楚,才能知道这些建筑有没有伤筋动骨。”她介绍,救援队携带了灾害评估软件、取得一手灾害信息数据后,用相应的软件来形成评估意见。灾区的桥梁、水库、水坝、隧道、大型建筑等重大生命线工程,都应该经过评估,以判断这些建筑和工程能否继续使用,或者采取何种修复计划。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