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移植运动会暨第二届中国器官捐献纪念日活动中,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宣布,国内将开始强制执行肝脏移植登记系统(CLTR),这意味着肝脏移植登记系统从原来民间自发自愿的、科研性质的注册系统升级为中国肝脏移植的规划管理系统。
今后,国内的肝移植患者都将必须在所在医疗机构以真实情况进行身份登记。一旦发现医疗机构没有录入或者录入不真实的信息,将被吊销开展移植手术的执业资格。
输入指纹调阅患者病情
据悉,这套系统已经在香港玛丽医院先期投入使用,只要输入指纹,就能将所有被录入的移植者的客观病情调阅出来,并且能够根据国际标准对其病情进行数据分析。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科学项目主任王海波昨天还实时进入这套系统给大家调出了2008年6月最新统计数据:上海肝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为79.6%,已超过79.5%的国际水平,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肝脏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只有40%。这是首次通过一个科学规范的患者登记系统获得的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数据,标志我国器官移植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正稳步进行。
已经收录1.2万患者信息
肝脏移植登记系统自2005年建立至今,已收录1.2万多位肝移植患者的信息,全国已有61家获准进行肝移植的医院和中心参与了这个系统。黄洁夫副部长指出,中国肝脏移植登记系统实现了对肝脏移植患者长期终身的随访跟踪,不但帮助移植医生及时全面掌握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同时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整体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随访可提高生存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樊嘉教授告诉记者,肝脏患者的术后长期随访跟踪管理与患者存活率密切相关。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对于植入器官的排斥以及术后感染一度是术后移植患者的“杀手”,也是降低术后存活率的最主要原因。
肝脏移植登记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术后随访零星、被动、失访率高的局面,各地移植中心的医生可以根据系统记录的肝脏移植手术的数量、存活率、病人的情况等,展开积极主动的、系统的患者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术后治疗方案。
如在患者出现发热、肝区疼痛、黄疸、肝酶升高等情况时,医生就能立即把病人召回医院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更好地保障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关新闻
筹建器官移植捐献体系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13日在上海表示:由卫生部和红十字会携手,我国正加紧建立器官移植捐献和分配体系。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介绍说,从2003年以来,我国已有90人实现了国际标准化公民去世后的器官自愿捐献,40%以上的捐献者死于交通意外。这90人捐献了417个器官,帮助400多人重获新生。
来源:东方网